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注意!老人家被鬼壓床 可能是這種病的警訊

返回上一層

農曆七月,有老人家晚上睡覺出現心悸,誤以為是鬼壓床、驚慌不已。其實這可能是心房顫動的警訊。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好心肝門診中心主治醫師曾春典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心房顫動是一種快速性的心律不整。心跳通常一分鐘60~100下,太快或太慢都是心律不整,而心房快速、不規則的跳動就是心房顫動,這時心房收縮功能失常,血液無法有效輸出,容易沉積而形成血栓。透過血流,血栓可能出現在全身各部位,跑到冠狀動脈就會造成心肌梗塞,到腦部就會造成中風,嚴重時可能發生猝死悲劇。

研究發現,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5倍!根據台灣腦中風登錄資料顯示,16.5%的缺血性中風個案也患有心房顫動;而曾有過栓塞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擴大、年齡超過65歲等,是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危險因子。

 

心房顫動 好發老年人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心房顫動呢?70%以上的心房顫動病人年齡超過65歲,且男性多於女性。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是引發心房顫動最常見的原因,而動脈硬化和老化有關,所以年紀愈大,心房顫動發生的機率也愈高,一般65歲以上發生率約5%,75歲以上約10%。另外,雖然比率不高,但年輕人也可能發生心房顫動,特別是有心臟病或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其他可能因素還包括:因感染引發風濕性心臟病造成二尖瓣狹窄或閉鎖不全,以及肺功能問題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心電圖檢查可診斷

心房顫動發作時間從短短幾分鐘、1~2小時或長至1天以上都有可能,病人會感到心跳加速,或是因心臟血量輸出減少而覺得喘,但也有些患者沒有症狀。若是在7天內發作又恢復正常,稱為「陣發性心房顫動」;隨著病情發展逐漸演變為經常發作的「持續性心房顫動」,有機會經治療回復正常心律;當演變成慢性心房顫動,只要心跳速度不太快,例如一分鐘不超過100下,患者可能已經習慣而不會感覺到不舒服,因此埋下心頭大患,最終惡化為無法恢復正常心臟節律的「永久性心房顫動」。

心電圖是診斷心房顫動最簡便的方法,對於非頻繁發作的患者,可以透過24小時心電圖來偵測,或更長時間的心電圖記錄儀—病人在心律不整發作時按下記錄鈕,即可記錄30秒心電圖,持續記錄一週,供醫師分析診斷。對於有心房顫動危險因子者,例如:年紀大、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有中風病史等,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應該安排定期檢查。

若確診為心房顫動,要進一步檢查心臟狀況,例如左心房若變大,則容易再發或變成持續性甚至永久性心房顫動;或者是否有二尖瓣狹窄或閉鎖不全,這時心臟超音波是很好的評估工具。

 

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

心房顫動雖然好發於老年人,但其實早在中年就埋下病源,控制三高、不抽菸、適度運動,這些心臟保健原則也有助預防或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

 

健康Q&A

Q、有心房顫動,那麼是不是也有心室顫動?
A:有。心房顫動不會立即致命,但心室顫動最常見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會在數秒內失去意識,甚至猝死,需用體外電擊去顫器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