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檢查前為何空腹?空腹用意為何?

返回上一層
檢查前到底要不要空腹?能不能喝水?依據檢查項目不同有不一樣的要求,若能事先搞清楚,就能避免白跑一趟或檢查結果有誤差!
 
諮詢╱林倩宇(好心肝門診中心專任主治醫師、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黃倩茹
 
空腹,醫療上俗稱NPO(Non Per Os,英文意思是nothing by mouth),就定義上指的是「沒有任何東西經過嘴巴,不要經口進食」。在不同的檢查中,空腹的條件及時間會有些許不同。一般來說,空腹就是說禁止飲食,流質飲品包括牛奶、豆漿、茶、咖啡、果汁或任何含糖飲料都不可以,只能允許一、兩口潤喉的白開水。有時候為了檢查安全起見,最好連一、兩口的水都不要喝。為什麼要這麼嚴格?因為「空腹」的目的,是為了檢查的安全、正確與品質。
 
安全目的:任何進行全身麻醉或施打某些顯影劑的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病人沒有空腹,有可能因為檢查中的不適或藥物的副作用,造成病人在檢查中嘔吐,這時胃裡有食物殘渣或者過多胃酸就可能會嗆到,嚴重會造成吸入性肺炎,因此會要求病人在檢查前必須空腹。
正確目的:抽血檢查項目很多,大多不需要空腹,但若要檢查「飯前血糖(空腹血糖)」和「三酸甘油酯」這兩項時,就一定要空腹8小時,才能得到正確的檢查結果。因為人吃了任何食物、含糖飲料之後,血糖就會上升,若進食後再抽血,就得不到飯前血糖的數值了。至於血脂肪中的三酸甘油酯,也是在進食之後30分鐘開始上升,在4到6小時達到高峰,必須要等待6到9個小時,才會完全在血液中代謝掉。
品質目的:以大家熟悉的胃鏡為例,做胃鏡之前若沒有確實空腹,當導管進入胃裡,就會看到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假如病灶又剛好被食物殘渣遮住,檢查就會失準。同樣的道理,做大腸鏡時不僅要空腹,還要嚴格清腸,確保大腸在很乾淨的狀態下,有任何病灶或息肉才能一覽無遺。
 
B、C肝病人定期追蹤是否需空腹?
 
B、C肝病人定期追蹤的項目通常包括抽血檢驗肝功能(AST、ALT)、甲種胎兒蛋白(AFP)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做腹部超音波前有時醫師要求空腹,有時卻不用?這取決於要看的器官有哪些。
以B、C肝患者的追蹤為例,檢查的重點是要看病毒是否已對肝臟結構造成影響。肝臟是否有纖維化、硬化、腫瘤,或是肝硬化後造成門脈高壓產生脾臟腫大、腹水等。以上追蹤要點在沒有飯後脹氣、也沒有吃得太飽的情形下,也可以看得清楚;但若要同時檢查膽囊,就一定要空腹,因為膽汁是由肝臟製造、儲存在膽囊裡面,進食後(尤其是吃到蛋白質、脂質時),會刺激膽囊收縮,釋放膽汁去分解吸收油脂,當膽囊一收縮,膽囊就會呈現扁掉的狀態,此時醫師透過超音波要看膽囊裡面有什麼東西,就會看不清楚;反之,若有先空腹,膽囊就會充滿膽汁、在飽滿的狀態下,病灶在超音波掃描下無所遁形。
 
空腹可以喝水嗎?
 
若是一般檢查的空腹,如果真的非常口渴,是可以喝一、兩口水潤潤喉,但是絕對不可以大量喝水。若是需要全身麻醉、打顯影劑的檢查,以及在檢查中可能會有噁心、嘔吐感覺的胃鏡、大腸鏡、支氣管鏡、膽胰鏡等,則建議不要喝水。
 
空腹8小時為原則
 
空腹時間要多久?一般來說,空腹8小時是對所有檢查的通則,可適用任何需要空腹的檢查。
為了避免吸入性肺炎,美國麻醉醫學會對於術前空腹禁食的建議時間則有更細微的分類。舉例來說,清流質的飲食,如水、黑咖啡、含糖飲料、不含渣的果汁等,空腹2小時即可;母乳需要空腹4小時;如果吃到牛奶、豆漿、吐司等輕食,至少要空腹6小時;如果吃到蛋白質、油脂類的食物,就一定要空腹8小時以上。但為了溝通上的簡單方便,避免病人自行依據食物種類做出錯誤的判斷,醫師通常會告知病人「空腹8小時」。
當然也有一些狀況特殊的受檢者,因為腸胃蠕動較慢,即使空腹8小時,食物仍在腸胃道中、沒有完全淨空。這樣的情形在罹患糖尿病、巴金森氏症或者久病臥床的族群尤為常見。遇到這種特殊情況,下次檢查就會建議要拉長空腹時間,以利檢查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