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避免「眩暈」發作的最好方法 台大醫師傳授9字訣

返回上一層
眩暈不是病,但發作起來卻是要人命!根據統計,每年台灣約有70萬人次的病人因眩暈到醫院求診。其中像是宣布「封麥」的台語天后江蕙,也是飽受眩暈之苦。該怎麼辦才能緩解天旋地轉之苦?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楊庭華,接受《好健康》雜誌【地震又來了?!天旋地轉、腳下浮動…眩暈怎麼辦?】諮詢時指出,「眩暈」指的是感覺自己在動、或是環境在動的「假象」,患者常自述有天旋地轉或搖晃的感覺,或是像地震發生時足虛的浮動感。這些感覺的發生,其實是人體中掌控平衡的各系統功能不足或協調失常,造成平衡失調的錯覺。由於人體平衡的維持牽涉到許多系統,包含內耳、眼睛、肌肉關節、腦幹及大小腦,所以發生失衡時的症狀也因此多變,帶來的痛苦常是一重又一重。
 

眩暈難根治 再發率也高

眩暈患者在性別比例上,女性眩暈的患者約是男性的2倍,這個性別上的差異目前醫學並沒有完整的解釋,但的確有些眩暈疾病與女性的生理期有時序上相關性。
 
平均來說,眩暈好發在38~72歲的人身上,銀髮族由於內耳、眼睛、肌力以及心血管系統的退化,使得他們成為最易發生眩暈的族群。
 
由於眩暈的發生有多種病因,且常與平衡系統退化有關,所以除了特定疾病,一般來說眩暈很少能真正根治,這由眩暈每年的再發率高達37%即略可見端倪。所以,除了在眩暈發生時尋求有效治療外,平時應該了解如何預防,並學習在發生時如何初步處理來減輕症狀。
 

內耳掌管平衡 眩暈以內耳性眩暈為多

「內耳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是臨床上常用的眩暈分類。這兩種分類代表的是眩暈來源的位置,並不一定代表疾病的嚴重性。內耳性眩暈,指的是內耳平衡器官發生問題時造成的眩暈,而中樞性眩暈,指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造成的眩暈。在這兩種分類下,又可細分出不同的眩暈疾病。
 
內耳位於耳朵的最深處,包含「前庭」和「耳蝸」兩個部分,分別負責身體的平衡與聽覺,由大腦的第八對腦神經負責支配。內耳可以感覺頭部在三度空間中的位置,並藉以協調大腦、小腦、眼睛、四肢,做出合適的反應與動作。舉例來說,當不小心踩空要摔跤時,內耳以及各個平衡系統會彼此合作,調整頭部及身體的姿勢及肌力,以避免跌倒。
 

需做一系列檢查找出病因

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在門診檢查時,最重要的是病史、症狀的詢問,除基本的平衡功能及神經檢查外,依需要會安排前庭功能檢查、聽覺檢查、頭頸血管超音波、影像檢查、血液檢查(血球數、血糖、梅毒、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來確認真正的原因或排除某些可能性,只是仍有近4成的眩暈找不到原因。
 
整體而言,眩暈是平衡系統障礙的症狀,以內耳平衡失調最多。要減少眩暈發作,應注意以下幾項要點,包括: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天冷時要注意保暖,必要時開暖氣;保持良好睡眠品質,並記住「正向心情少煩惱,多往戶外少用腦」,是減少眩暈發作的秘訣!楊庭華醫師也曾在講座上強調:「萬事沒有睡的好重要。」楊醫師表示,他曾有一位病人找他醫治眩暈都無效,最後這位病人搬離台北、回鄉過生活後,眩暈症狀竟然不藥而癒,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回鄉下後睡眠品質提昇,眩暈也就不再發作。可見好的睡眠品質對眩暈改善相當有效。
 

眩暈發作時該注意什麼?

 
  1. 眩暈發作時,可自行試著找尋減輕眩暈的方式及姿勢,例如坐或躺或站?是張眼或閉眼較舒服?在床上是頭側左或頭側右較不暈?房間亮或暗較不暈?
  2. 讓空氣流通、減少異味。
  3. 少進食以免引發嘔吐。
  4. 假設以前就發作過有備藥,下次發作初期趕快用藥。
  5. 盡量記住發作時的細節,提供醫師診斷開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