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7期

出刊日:2014-07-15

返回上一層

肚子痛 拉不停 大腸激躁症真惱人

大腸激躁症是屬於功能性障礙的腸胃疾病,會反覆發作,慢性且持續,目前還找不出確切病因,除了藥物外,主要仍以緩解壓力、飲食調整為治療方針。

諮詢/陳介章(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講師)
撰文/魏怡嘉
 
林先生從學生時代開始,每次遇到大考就會頻上廁所解便,直到現在,症狀時好、時壞,有時候連續好多天,一天甚至上3、4次廁所,有時候又好像好了,聽朋友說他這些症狀是因為「大腸激躁症」所引起,但最近看到很多大腸癌的新聞,覺得大腸癌的症狀跟自己的情形很像,很擔心自己是不是罹患大腸癌,但又不敢去做大腸鏡,整個人不禁焦慮了起來,結果肚子又開始絞痛想上廁所,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常見症狀包括吃完東西後腹部絞痛跑廁所、軟便、腹瀉或是便秘,而這些症狀常在上完廁所後會改善,這樣的情況會斷斷續續發生。有時候還好,自行緩解,但有時次數可達5~6次以上,患者甚至因此不敢出門。有些病患擔心有病變,或是症狀影響到生活作息及工作,因而到門診求診。


每個月有3次的絞痛、拉肚子或便秘

由於肚子絞痛、拉肚子或是便秘在描述上比較籠統,因此2006發表的羅馬準則(Rome III criteria)訂定大腸激躁症的診斷標準:過去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有3次出現反覆性腹痛或腹部不適,且伴隨著下列至少兩種情況:(1)排便後症狀改善、(2)排便次數改變、(3)大便軟硬改變;這樣的情形至少在6個月前就曾發生過,即可以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而大腸激躁症依排出糞便的型態,又可以分為三型:第一是「拉肚子型」,即排出軟便次數大於25%以上,而硬便則在小於25%以下;第二型為「便秘型」,即排出硬便次數大於25%以上,軟便頻率小於25%;第三型則是「混合型」,也就是所排出的硬便及軟便兩者都有,且次數均超過25%。


成年人 一至兩成有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的發生率,根據國外相關研究指出,占成年人口的10~20%左右,而國內台北榮民總醫院也曾做類似的研究,國人大腸激躁症的發生率約占成年人口的5%~20%,與國外相近,整體看起來,亞洲國家與歐美國家都差不多。
 
在性別的差異上,國內研究發現大腸激躁症男女比例都差不多,不過,臨床觀察發現,男性病患以第一型拉肚子為多,女性則以第二型便秘表現為多。年齡方面,年輕人有較多的情形,不過這可能是因為老人家易有其他疾病,反而忽略對生命比較不會有威脅的大腸激躁症。根據國外的調查,一般民眾中有大腸激躁症的老年人並未比年輕人少。
 

大腸激躁症是多病因導致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腸激躁症?大腸激躁症目前認為是腸道的感覺及運動神經協調出現問題的結果,一般認為可能有幾個可能性:(1)腸道蠕動過快或過慢,(2)腸道感覺神經異常敏感,(3)腸道發炎反應,(4)腸內細菌間失去平衡,(5)腸道及大腦訊息交流異常等。

腸道與大腦訊息交換協調過程中影響因子有很多。一般來說,腸道間的自律神經叢和大腦會介由神經傳導物質不斷地進行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腸道的蠕動及感覺。所以有些大腸激躁症患者除了腸胃道症狀之外,常會伴隨頭痛、肌肉痠痛、焦慮、緊張及憂鬱等。至於是什麼機轉引起敏感訊息的傳遞,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腸內菌的失衡、某些食物引起腸道發炎,使得自律神經傳回大腦的訊息異常,而外界壓力或情緒也可能藉由大腦的訊息傳遞,影響腸道的蠕動或感覺。


部分症狀與大腸癌類似

出現大腸激躁症的民眾不免會擔心,自己是否可能罹患大腸癌?雖然腹部不適、便秘及排便感覺排不乾淨等,都可能是大腸激躁症及大腸癌兩者共同的症狀,但大腸激躁症不會半夜起來上廁所,不會體重減輕。大腸激躁症通常症狀時好時壞,不會持續惡化。此外,大腸激躁症不會有貧血的問題。眼睛可見或是糞便有潛血反應,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此外,老人家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較高,老年人應多加留意。


先衛教 後治療

大腸激躁症的治療,若醫師排除其他病變的可能,通常醫師會先衛教這是一個良性、慢性的疾病,建議進行飲食作息的調整、適度的放鬆。有些人會因飲食作息的調整或外在壓力環境的改變而慢慢變好,但也有人可能不斷反覆發生。

症狀治療方面,如果是軟便或絞痛,可以考慮使用減少腸胃道收縮及痙攣的藥物,讓排便次數減少,進而減輕疼痛。若拉肚子次數較多,則可能給予適度的止瀉藥。便秘的患者通常會接受軟便劑或是口服纖維,以促進腸子蠕動及減少硬便,但有些患者服用纖維後,會有腹脹的問題 。


不宜吃產氣、含乳糖食物

大腸激躁症除了藥物的治療之外,平時飲食也要注意。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不宜吃含有乳糖類食物,避免軟便及腹瀉惡化,常見含乳糖的食物類包括鮮奶、巧克力及加工的乳製品等;腹脹的患者,宜避免易產氣的食物,如扁豆類、洋蔥、蒜頭、十字花科的甘藍及包心菜等。

水果雖然對人體很好,但有大腸激躁症的病患不宜吃高果糖食物,所以像是芒果、西瓜、蘋果及木瓜等還是「少吃為妙」。由於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不同,所以多半以經驗法則「試探」。若是服用該類食物後有症狀加重的現象,就建議日後要避免。至於乾果類及高油脂的油炸食物多半會建議避開。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我經常因為緊張就想上廁所,一天可以解很多次,去看腸胃科,醫師卻建議也可以看精神科,我又不是精神病,為什麼要看精神科?
A:由於大腸激躁症與腸道神經及大腦訊息交流失調有關,抗憂鬱藥物可作用在大腦,調節大腦及週邊腸道神經的訊息交流,進而降低不適症狀。有些病患對常用的藥物反應不好,或是脹氣的問題一直無法改善,醫師可能考慮使用低劑量的抗鬱劑治療。研究顯示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對腹部不適效果不錯,若病患伴隨焦慮、憂鬱等問題,醫師會請精神科醫師一起加入治療評估。

Q、每天早上有喝咖啡的習慣,喝完咖啡就會感到便意,且輕微腹瀉,請問這是大腸激躁症嗎?
A:咖啡是否有助於或惡化大腸激躁症症狀眾說紛紜。但咖啡中的糖及咖啡因可能會對腸胃道起作用,而一般人早上起來吃東西,就可能產生胃結腸反射,使大腸收縮,糞便往直腸運送,因而產生便意,不一定跟喝咖啡有關。如果只是單純早上吃東西後想上廁所,但平常白天並不會,且上廁所的次數也不多,大便也都軟、硬正常,就不用擔心是大腸激躁症。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