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6期

出刊日:2014-04-15

返回上一層

保健食品傷肝?!有影抹?

去年底紐約時報一篇報導指出,美國因藥物引起的肝衰竭病例中,有近兩成是保健食品引起的。國內雖無類似統計,但國人一直對保健食品有迷思,該如何正確看待這類產品?
 
諮詢/王世晞(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
撰稿/江敏
 
去年底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美國因藥物引起的肝衰竭病例中,有近兩成是保健食品引起的。
 
一位高中生在保健食品店買一種濃縮的綠茶素,號稱有「燃燒脂肪」效果,他服用後,肝臟嚴重受損,已在換肝的等候名單上。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藥物傷肝網」追蹤2004至2012年共845名因藥物導致肝臟嚴重受損的病人中,2004年因保健食品傷肝的,就有115例,到2012年時已經增加到313例,接近一倍之多,其中有十幾人需要換肝,3人死亡。
 
研究發現,許多傷肝的保健食品是健身補充品,包括摻雜未標示的類固醇、號稱能增強體力和減肥的草藥丸與粉末。檢驗發現,出問題的保健品有三分之一摻類固醇、85名病患吃過草藥丸或粉末;中年婦女病患中,有三分之二常吃減肥或增強體力食品。病患最常吃的產品是綠茶素。
 
走進藥妝店或有機養生專賣店,琳瑯滿目的國產、進口保健食品,塞滿一排排的展示櫃,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全球的保健食品消費方興未艾,台灣也沒錯過這波世界性的大潮流。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台灣保健食品的銷售額在2011年竟高達896億元,而且每年以相當驚人的速度成長。
 
除了在國內購買健康食品外,許多人出國也會帶些當地的保健食品當「伴手禮」,尤其是從銷售市場最大的美國。事實上,美國大部分的保健食品是不受管制的,甚至有7成保健食品公司並未遵守最基本的品管要求;只有0.3%的產品曾做過充分研究,能清楚標示產品副作用。通常都是在消費者服用後出了問題,才會要求產品下架,如上述紐約時報報導的案例。
 
 

保健功效並非指能治療疾病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消費者不該有過高的期待。「保健食品」其實是一般泛稱,衛生福利部另有立法
規範「健康食品」。根據「健康食品管理法」的定義,健康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
具該功效之食品。而法規上所說的保健功效,係指能增進民眾健康、減少疾病危害風險,且具有實質
科學證據之功效,並非能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的醫療效能。所以政府嚴格規定,這些產品只能叫做健
康食品,不能強調任何療效。而具有醫療效能,可作為治療疾病用的,則屬於「藥品」,受更嚴格的
法令規範。
 
健康食品與藥品的最大不同,在於上市前是否經過人體實驗,以及申請的認證不同。健康食品的廠商
只要能提出產品的原料與成分對人體安全無虞、有相關保健作用的文獻證據,就可申請許可證,通過
審查後獲得的標章為「健康食品標章」。而藥品須經過動物實驗階段證明有效,還必須接受1到3期各
種不同程度的臨床人體實驗,偵測其作用、副作用、臨床效果、安全性之後,才能獲准上市。正因如
此,一款藥品在進入市場之前,通常需經多年研究,健康食品則無需如此耗時。
 
由於健康食品的成分,並非法規中的毒性物質,上市前亦不需經過人體實驗,所以多在販賣、經過市場實際測試後,才會發現一些問題,如有些健康食品與民眾原本就服用的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或是有些健康食品的主要成分並無害,反而是製造時添加的賦形劑、防腐劑、或複方對人體不利。
 
有些減肥食品加入甲狀腺素,甲狀腺素雖是合法的藥品,卻不應用於減肥,這種非規範的使用稱為「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 (off-label use)。部分保健食品甚至含有未標示的藥物成分,如添加了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壯陽藥等西藥成分,服用後反而讓民眾忽略身體真正的問題。其實,對肝臟來說,不要特別服用來源不明或未標示成分的保健食品或草藥,攝取均衡而天然的飲食、適當運動,並規律、充足地休息,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
 
 

◎為什麼保健食品也可能加重肝臟負擔?

 

人體吃下任何食物、藥品,消化之後,無論是養份、化學藥品還是水份、廢物,都會經由胃、小腸、大腸吸收,從肝門靜脈送入人體的「天下第一關」--肝臟。肝臟可說是體內最大的化工廠,進入人體的各種物質與養分,會在此作進一步的分解合成,以及解毒,再將處理完畢的物質,經由血液送往身體各處。也因此,若我們吃進了有毒物質,或是過量攝取營養品或特殊化學物質,都會加重肝臟的工作負擔,甚至傷害肝臟。

 

GOT、GPT是肝臟裡的酵素,一旦傷肝成分造成肝臟細胞受傷、發炎,酵素就會被釋放到血液裡,抽血檢驗即可檢測到。肝功能異常除非經過仔細觀察與病人、醫師的警覺,否則是難以察覺的。GOT、GPT指數上升一、兩倍,人體通常並無不適感,若再升高,就可能會出現疲勞、倦怠、胃口變差等症狀;若受傷程度再增高,則會黃疸、茶色尿;若猛爆性肝炎嚴重,甚至需肝移植才能挽救性命。

 
 

正確保肝之道

 

◎使用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前,先諮詢相關科別醫師、藥師的意見

 
民眾越容易透過各種通路、方式購買健康食品,須自行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其實,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無論是服用健康食品或藥物,都應該尋求正規醫師、藥師的指示。
 

◎若長期服用某種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 應定期檢查肝功能

 
已有服用健康食品習慣的民眾,應定期進行健檢,觀察服用後的肝功能指數是否有增高,如有增高,即停止服用。只要肝功能並未受損到肝衰竭的程度,絕大多數肝臟受傷都是可逆的。
 

◎有B、C肝炎 使用健康食品應更加謹慎

 
至於B、C肝炎的健康帶原者,肝臟的代謝功能與效率是正常的,在受到藥物毒害的比例上,也未較一般人高,要擔心的是肝臟一旦受損,恢復健康所需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B、C肝族群在使用藥物與健康食品上,應該更加慎重、小心。而已經有肝硬化的民眾,因為「工廠」本身比較弱,處理化學物質的效率會更差,受傷後修復的時間也需要更長,最好不要攝取健康食品。
 
〔Q&A〕 
Q:最近檢查發現我的肝功能指數有些異常,但我並沒有B、C肝,一時之間也查不出原因,我可以吃保健食品來降低肝指數嗎? 
A:不建議。在肝功能異常的狀況下攝取保健食品,反而容易加重肝臟負擔。請先檢查自己的飲食與生活,是否有例如酗酒、飲食不均、長期熬夜、體重過重、少運動等狀況,並進行調整。若肝功能異常是脂肪肝所造成的,一定要改變飲食生活的不良習慣、改善脂肪肝,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