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62期

出刊日:2013-04-15

返回上一層

小心!黃疸背後的警訊

黃疸為身體疾病的警訊,當皮膚異常呈現黃褐色時,或眼白(鞏膜)變黃時,一定要就醫診治。
 
諮詢/梁嘉德(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文/艾莉緹
 
「近來臉色怎麼看來不好、皮膚黃黃的?」,一名40多歲男性最近常聽到親友對他講這句話,再加上身體易疲倦,本身又是B型肝炎帶原者,趕緊就醫,果然檢查發現血液總膽紅素上升、肝指數GOT、GPT異常,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黃疸為身體疾病的警訊,當皮膚異常呈現黃褐色時,或眼白變黃時,不可輕忽此症狀。
 
黃疸是一種身體的異常症狀,主要是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加使然。正常人的血液中總膽紅素數值在0.2到1.2mg/dl之間,當總膽紅素數值超過3mg/dl以上時,不僅皮膚會變黃或黃褐色,眼白的部位也會呈現黃色,就是所謂的黃疸現象。
 

膽紅素代謝出問題

黃疸究竟如何發生,需先瞭解膽紅素在人體的代謝過程。膽紅素是血液中紅血球血紅素的主成分「heme』代謝後所產生的產物。在尚未進入肝臟前,稱為未結合型膽紅素;經由血液被送進肝臟的未結合型膽紅素,經肝臟代謝作用後,會變成結合型膽紅素,然後排入膽道,最後經由總膽管排入腸道中。因此,整個膽紅素的代謝與排出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引起黃疸。
 

感染、肝病、膽道阻塞 均可能引發黃疸

懷疑出現黃疸時,可透過抽血檢驗血液中總膽紅素是否偏高,接著進一步區分黃疸是屬於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還是結合型膽紅素偏高。瞭解是哪一種分型後,可以進一步分析黃疸的病因;另外,還可以透過輔助性抽血檢驗,包括肝功能數值、膽道方面的檢驗(如鹼性磷酸酶ALP及丙麩氨酸轉化脢γ-GT ),也可作為輔助確診工具。
 
最常見的原因,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大多為感染或藥物引起溶血,或是血球製造過度增加、先天性遺傳疾病、溶血性疾病等。溶血性貧血患者因紅血球遭破壞後,未結合型膽紅素被排入血液中,患者雖肝功能正常,但卻無法迅速把膽紅素排除,所以造成黃疸。
 
結合型膽紅素偏高則通常是肝臟或膽道相關疾病引起,包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如B型、C型肝炎,或是膽道疾病,包括膽道阻塞、結石、腫瘤、膽管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等,這些原因都會引起黃疸現象。
 
若有患者發生黃疸的問題,應儘速求醫,醫師可從病患的病史、身體的理學檢查、抽血檢驗和各種影像學的檢查來判斷造成黃疸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新生兒黃疸 多數會自然消退

新生兒黃疸通常發生在剛出生後到6週,因新生兒紅血球的壽命較成人紅血球短,紅血球代謝後的產物未結合型膽紅素也較多,且此時肝臟尚未成熟,其中將未結合型膽紅素代謝成結合型膽紅素的酵素能力也不足,因此比較容易累積未結合型膽紅素產生黃疸,若無合併其他症狀,通常黃疸不需治療,約1到2週後逐漸消退,也可透過照光療法改善黃疸。
 
但若新生兒黃疸出現1、2週後仍未消退,就要考慮是否與成人一樣,是因某些疾病引起黃疸。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原因除了成人的疾病外,像是一些遺傳性肝臟或膽道疾病也可能造成黃疸。例如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等,導致膽紅素無法排出;也可能是新生兒感染,導致紅血球破壞、肝功能降低。
 

◎黃疸病因大解析

 
肝臟問題
膽道疾病
其他疾病
病因
B型肝炎、C型肝炎、猛爆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膽道阻塞、結石、腫瘤、膽管炎、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未結合型膽紅素偏高大多為感染或藥物所引起,或是血球製造過度增加、先天性遺傳疾病、溶血性疾病等。
 

皮膚變黃不一定就是黃疸

「黃皮膚」原來就是東方人的特徵,用皮膚膚色恐難分辨出是否真的出現了黃疸。真正的黃疸,除了皮膚會呈現暗沈的黃褐色,也可觀察尿液是否偏黃、茶褐色。另外,更重要的指標是眼睛的眼白(鞏膜)部分,也是最好分辨的。一般人的眼白為白色,若眼白呈現明顯黃色、黃褐色,通常膽紅素數值已經超過2mg/dl以上,此時不應忽略此警訊,應趕緊就醫檢查,透過抽血可以瞭解血液中膽紅素的數值是否偏高,若發現偏高,就要開始尋找病因。
 
黃疸會因為產生的原因不同,臨床上也會併有不同的症狀。膽結石患者除了會出現黃疸外,還會有發燒、腹痛等症狀。出現黃疸前先有全身倦怠、噁心、食慾不振,然後才出現黃疸,嚴重的甚至會肝衰竭、昏迷,這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若黃疸合併明顯體重減輕,要注意癌症的可能。
 

黃疸可能病因及其合併症狀

可能病因
合併症狀
膽囊結石發炎、膽道結石等
發燒、右上腹痛
猛爆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發作等
肝功能、凝血功能會變差、倦怠感,嚴重的甚至會肝衰竭、昏迷
癌症
體重減輕
先天性疾病如:Gilbert’s symdrome
輕微總膽紅素增加,無其他異常
 

找出黃疸病因 對症治療

黃疸是身體某種疾病所發出的警訊,告訴您身體已經生病了。目前並沒有針對直接改善黃疸症狀的藥物,最重要的仍是找出疾病,加以治療,待疾病恢復後,黃疸現象自然消失。
 
以B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引發的黃疸來說,必須在醫師指示下,評估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膽道阻塞需依據原因利用內視鏡檢查治療或相關藥物,讓膽汁排洩較為順暢;膽管炎則需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發炎現象;若膽結石塞住膽管,可透過膽道內視鏡取出結石;膽結石塞住膽囊,則需手術切除膽囊。疾病問題治療妥善,黃疸症狀也就迎刃而解。
 
 
[Q&A]
Q:聽說有嚴重的黃疸不能換肝?為什麼?
A:嚴重黃疸首要仍須查出相關病因。如果是肝臟疾病引起的黃疸,進展到十分嚴重時,代表肝功能、膽紅素代謝等功能遭破壞,甚至已經肝衰竭,此時因肝臟已經遭受太嚴重的破壞,且肝功能不佳,所以必須評估是否需要換肝。反之,若非肝臟造成的黃疸,則並不一定需要換肝。
Q:臉色黃黃的就是有黃疸?
A:不一定,臉色黃有時與吃太多含有黃色素的食物有關,此外東方人皮膚本就偏黃,再加上日曬、熬夜等外在刺激,皮膚顏色容易呈現深褐色,有時候會誤認為黃疸,因此,皮膚偏黃並非黃疸唯一的辨別方法。最主要可觀察尿液或眼白鞏膜是否也呈黃色,尤其眼白呈黃色是很重要的指標,要特別注意、趕緊就醫檢查身體是否出現問題,發現問題才能提早治療。
 
Q:為什麼喝過量柳橙汁、胡蘿蔔汁、木瓜等水果,皮膚會變黃?
 A:柳橙汁、胡蘿蔔汁、木瓜等水果因含有黃色素,若吃喝此類食物的量較多,累積在體內,就會產生「暫時性皮膚偏黃」的現象,臉上或手部等皮膚均可能會呈偏黃顏色。但是,並不會引起眼白變黃,這是與黃疸最大的不同。而由食物引起的暫時性皮膚偏黃現象,只要不吃此類食物,經過一陣子後,就會自然代謝、消退,不用太過擔心。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