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腸子也會中風!三高患者需提高警覺

返回上一層
一般人都知道腦中風,其實腸子也會中風,小腸比大腸更容易發生。腸中風與腦中風一樣屬於嚴重疾病,需把握時間就醫,以避免衍生成腸壞死需開刀切除的嚴重情況。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賴碩倫,曾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就像「缺血性腦中風」是腦血管缺血一樣,腸中風是腸子血流不足、缺血造成,任何會造成血流不足的原因,都可能引致腸中風。
 
缺血性腸炎、缺血性腸壞死好發於年紀超過60歲的長者,他們多半就有心臟病、高血壓、心律不整等病史,但是平常沒有好好控制。
 
此外,老人常會因為牙口不好、胃口不好等因素,少進食少喝水,較容易營養不足、水分不足導致脫水,加上瘦弱的老人血管偏細,長時間不活動,容易發生血栓。一旦產生血栓,不只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發生腸中風的機率也較高。
 
腸中風和其他部位的血管中風一樣,有分動脈阻塞及靜脈阻塞兩種,動脈阻塞比較常見,約佔70%。動脈阻塞的原因主要和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等引起動脈硬化有關,動脈硬化通常是全身性的,因此如果檢查發現頸動脈有硬化者,當肚子劇烈疼痛時也要注意可能是腸中風。
 
靜脈阻塞的腸中風多見於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常見於容易發生深層靜脈栓塞疾患者,少數為惡性腫瘤造成,或是服用藥物如某些避孕藥等,但大多發生原因不明,靜脈阻塞的腸中風病人多半比較年輕。
 
腸中風多半是動脈阻塞引起,初期主要特徵是腹部「非常劇烈的疼痛」,但它的痛感較少集中在同一處,則覺得到處都痛,老人家常會忍痛,以致經常延誤。但若是靜脈阻塞引起的腸中風,則是以「悶痛」為主要表現,更不易區分辨別,容易延誤。
 
若是大腸中風,症狀則除了悶痛之外還會出現血便的症狀,光從疼痛表現也不太容易鑑別診斷。
 
腸中風還有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的患者會劇烈疼痛,而慢性的患者則因血管部分狹窄或阻塞,造成血流相對不足而三不五時覺得悶痛,尤其是進食過後,腸道消化吸收營養需要大量血液進入,當腸道需要增加血流時,血流卻不足,此時就會悶痛。
 
腸中風和腦中風、心肌梗塞一樣,都好發於患有三高、有動脈硬化、心律不整等患者,所以要預防腸中風發生,一定要控制三高;有心律不整的患者應使用抗凝血藥物,其他心臟功能異常者也應及早用藥控制,並多多活動,增加血液循環。
全文請見 https://pse.is/DLK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