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發現糞便帶血!潛藏哪些健康危機?

返回上一層
如廁時,若發現糞便帶血,到底是痔瘡發作還是癌症警訊?便血又潛藏哪些健康危機?
 
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蔡宛玲、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以柏油便或潛血來呈現,但在食道中若突然大量出血,也可能發生「吐血」的狀況,甚至會有便血出現。下消化道出血其實大都類似,僅在大腸的後半段(包含降結腸、直腸和肛門)出血,較會以便血呈現。
 
消化道出血原因很多,可能與癌瘤有關,也可能並非癌瘤導致的出血。不論如何,都是顯示消化道有病變的警訊,必須盡快接受必要的檢查,將病因釐清,並接受後續處置。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包括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硬化導致的食道及胃靜脈瘤出血,在台灣也不少見。胃癌潰爛也可能出血。其他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常因酒後劇烈嘔吐所致)等。
 
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
 
痔瘡或肛裂
痔瘡或肛裂所造成的血便。這類出血狀況以擦拭屁股時,衛生紙上有血居多,或者是糞便的末端會有血,且血色多半為鮮紅色。
 
大腸癌或大腸息肉
便血原本就是大腸直腸癌可能的徵兆之一,但如果糞便中只夾雜少量的血液,肉眼多半看不出來,所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針對50至74歲民眾提供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免疫法),若呈陽性反應,則可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查明病因。
 
憩室炎
憩室就是腸子內的凹槽,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後天性較多。大腸黏膜薄弱處因為局部壓力增大就可能會造成憩室,若糞便卡在憩室內,糞便中的細菌造成局部感染,嚴重時可能引發膿瘍。
 
腸道血管異常增生
在腸道黏膜中有時會有蜘蛛網狀的血管,稱為血管異常增生,有時會破裂出血,通常以老年病患較多。血管異常增生如果發生在大血管,破裂出血時的血量可能會很大,整個馬桶都紅通通的,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性命。
 
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包含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一般認為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所造成。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主要症狀是持續腹痛及長時間慢性腹瀉,包括大便次數增加、大便質變稀軟甚或水瀉,有些會伴隨血便、黏液便;有些會伴有發燒、白血球增加、疲倦等症狀,這些症狀和感染性腸炎類似,所以通常至少需要有半年以上的觀察、檢驗,才能確定診斷。治療上以免疫調節劑藥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