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癌王難檢查 掌握胰臟健康有這些|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一般認知的胰臟癌主要是指胰臟腺癌,佔了胰臟惡性腫瘤的9成以上,它源自胰外分泌腺體,不但預後差、復發率也相當高。若以部位來看,胰臟癌發生在胰臟頭部約70%、體部約20%、尾部約10%。
 
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檢驗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檢驗醫學科副教授鄭祖耀,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由於胰臟癌早期沒有症狀,又具有容易轉移擴散及侵犯重要血管的特性,導致胰臟癌雖然發生率低、但死亡率極高,有「癌中之王」之稱。
 
儘管發生率不高,但胰臟癌一發現總指向不好的預後,因為出現不適症狀時才做檢查,往往為時已晚;許多民眾關切,能否藉由健康檢查掌握胰臟的健康?
 
檢視一般的健檢項目,最常見也最方便的選項是抽血,而跟胰臟相關的就是「澱粉酶」及「脂肪酶」的測定,其中又以脂肪酶的專一性比較高;但是這類酵素指標在臨床上是用來評估胰臟是否有發炎,包括非腫瘤以及腫瘤引起的發炎,而不是直接檢測腫瘤的存在。
 
整體來說,單靠目前的抽血檢測選項是無法偵測早期胰臟癌,主要還是必須依靠影像學的檢查。在一般醫療院所評估腹腔影像最方便的工具就是腹部超音波,但是由體外進行腹部超音波往往會受到腹腔腸氣的干擾,無法看清胰臟的全貌,所以除非腫瘤位置剛好在比較不會被遮蔽的胰臟頸部或體部,否則在超音波檢查上容易遺漏掉。
 
腹部超音波雖然難以看清胰臟的全貌,臨床上無法作為胰臟癌的正式篩檢工具;然而因為國內長期推廣B、C型肝炎患者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卻也意外找出不少位於胰臟頸部或體部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
 
目前常用來做胰臟形態學檢測的影像工具,主要是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以及內視鏡超音波。磁振造影的組織對比能力比CT好、沒有輻射劑量的問題,但因檢查時間較久且費用較昂貴,臨床上多用於當CT也無法清楚判斷時的進一步檢查工具。MRI還可合併膽胰管攝影(MRCP),相對於傳統的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是一種非侵入性檢查,透過3D影像重組技術,將胰管與膽道的組織構造看得一清二楚,使整體影像評估更為精細。但有些人無法配合吸閉氣、有空間幽閉恐懼或有其他進行MRI檢查的禁忌如金屬植入物,就只能改做CT檢查。
 
內視鏡超音波(EUS)是在內視鏡的前端增加一個超音波偵測器,隔著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就近觀察胰臟,便可避免腸氣的干擾,即使是小於1公分的胰臟病灶,EUS也能看清楚,是目前偵測早期胰臟癌解析度最高的檢查。不過EUS具侵入性且技術門檻高,不會在一般健檢時當篩檢工具使用,臨床上可以用於胰臟病灶診斷的第一線檢查,或是做為CT、MRI檢查不易判定時的第二線檢查工具。
 
整體來說,目前醫界不建議對於無症狀、無危險因子的人,進行例行性的胰臟癌篩檢,因為效益並不大;但有危險因子者,就可考慮是否要定期檢查胰臟。胰臟癌有以下幾項已知的危險因子:抽菸、肥胖、糖尿病、具特殊遺傳性基因突變、胰臟炎家族史、有胰臟水泡/囊腫、慢性胰臟炎增加罹癌風險。全文請見 https://pse.is/3y2e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