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52期

出刊日:2010-10-15

返回上一層

正子掃瞄,肝癌不一定適用

正子掃瞄在偵測某些癌症上,敏感度高、可靠性大、無痛苦,臨床使用愈來愈多,台灣人自費作這項檢查的比率,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對於偵測肝癌,真的行嗎?

撰稿/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病人:「醫師,請幫我安排『曾子』掃瞄好嗎?」

「『曾子』掃瞄?」我只知道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已經是幾千年前的人物了,他有發明什麼掃瞄嗎?

「就是那個什麼什麼子的,可以檢查有沒有癌症的那種。」

「喔!原來是正子掃瞄啊!」

正子掃瞄(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是1974年就由美國發明的儀器,但一直被定位為研究工具,直到1997年美國通過醫療保險給付後,臨床應用才逐漸普遍起來,成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癌症探測儀。

正子掃瞄的原理是利用會釋出正子的同位素(F18)結合葡萄糖打入人體,由於癌細胞新陳代謝較快,會比正常細胞攝入更多的葡萄糖,因此,以正子掃瞄儀檢測,可發現全身有癌細胞的組織會有亮點顯現出來。因此,它可以用來早期發現癌症,做為腫瘤分期判斷的依據,以及治療前後的比較。在臨床上懷疑有癌症,但各種檢查又找不出癌症原發部位時,它是一個常用的診斷利器。目前最常用來追蹤診斷肺癌、大腸癌、淋巴瘤、黑色素瘤、食道癌、頭頸部腫瘤、乳癌以及甲狀腺癌等。但對國人好發的肝癌而言,正子掃瞄的診斷率不高,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十的診斷率。另一方面,發炎組織也會攝取過量的葡萄糖,造成診斷上的困擾。此外,正子掃瞄本身具有輻射線,因此不適合作為癌症的第一線篩檢工具。

不管如何,人體各種部位癌症的偵測,各有其特殊且最敏感的方法,對於國人好發的肝癌,要靠定期檢測血液中甲種胎兒蛋白以及腹部超音波,做為第一線的工具,必要時再輔以電腦斷層攝影。至於正子掃瞄,則是必要時用於協助診斷肝癌有無轉移及作為藥物治療療效的評估之用而已。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