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42期

出刊日:2008-04-15

返回上一層

醣類代謝 肝臟扮重要角色

諮詢/劉俊人(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歐陽鍾美(台大醫院營養師)
撰稿/盛竹玲

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主要有醣類、脂肪和蛋白質等3大類,人體要代謝這些食物,肝臟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本文將為您介紹,米飯、饅頭等醣類食物,是如何經由人體內的奇幻之旅,轉變為有用的能量來源。

剛考上大學的小寶報名參加「飢餓三十」活動,連續餓了2天,回到家裡吃到媽媽為他準備的清粥小菜,頓時感到自己真幸福,未來一定要惜福,多多幫助別人。

媽媽看到小寶更懂事了,心裡很高興,但嘴裡還是嘟嚷著責怪爸爸不該答應讓孩子去餓肚子,當醫師的爸爸趕緊安撫老婆的情緒說:「小寶的身體很健康,他的肝臟會在他肌餓時發揮調節血糖的功能,妳看他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另一位在工地做監工的謝先生,有B型肝炎帶原卻一直不把它放在心上。去年底起,謝先生常感到疲憊無力,勉強自己加餐飯,感覺還是補不足氣力,趁著社區推行整合式篩檢,順道做了肝臟檢查,結果竟發現肝功能嚴重異常,到醫院進一步追蹤,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肝硬化了。

醫師跟謝先生解釋,引起疲勞、倦怠的可能原因很多,不一定都跟肝臟健康有關,但的確有些像謝先生一樣肝臟嚴重發炎或受損的患者,因為肝臟不能再有效發揮調節血糖濃度的功能,所以比較容易出現疲勞現象。

五穀雜糧 醣類主要來源
肝臟如何影響血糖的高低?要解釋肝臟調節血糖的功能,得先從醣類(又稱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消化過程談起。
不論是米、麥等穀類食物,或是馬鈴薯、玉米等澱粉質蔬菜,以及扁豆、綠豆等豆類,與甘蔗、甜瓜、香蕉等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醣類)依分子大小分為3大類:多醣類(澱粉、纖維質)、雙糖類(蔗糖、麥芽糖與乳糖),與單糖類(葡萄糖、果糖與半乳糖)。人體若吃了分子較大、成份複雜的食物(澱粉)後,身體無法直接吸收,必須經由口腔分泌的唾液澱粉?將其充分攪拌,先將多醣類的澱粉轉化為較短鏈的麥芽糊精,再經十二指腸中的胰澱粉?分解為雙醣類,到達空腸後再經腸液的麥芽糖?或乳糖?,把它們轉化為小腸黏膜可以吸收的單糖,也就是小分子的葡萄糖等。人體若吃了分子較小的碳水化合物如雙糖或單糖,則過程就簡單許多,在空腸經腸液的酵素作用分解為單糖後吸收。

肝臟具調節血糖濃度功能
經由血液系統的輸送,肝臟會把部分來自小腸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轉變為肝醣貯存起來。當人體感到飢餓,也就是血糖濃度低時,肝臟就分解肝醣形成葡萄糖,輸入全身血液中,使血糖維持在一定的濃度,也就是說肝臟具有調整血糖濃度的功能。若肝臟有嚴重病變,身體不能有效調節血糖濃度,這時候肝病病人便容易感到疲勞。
正常人每天所需的總熱量中,醣類食物應佔50%至60%,也就是每天每人約攝取150至300公克醣類。如果吃太多,熱量攝取相對增加,過多的熱量,會在全身組織以脂肪型態堆積,包括負責代謝醣類的肝臟也可能有脂肪肝的形成,對肝臟健康造成威脅。而如果吃太少醣類(每天少於50克左右),則容易造成酮酸中毒,其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等現象,甚至可能危害生命。

天然穀類食品是最佳醣類來源
醣類食物的來源,要儘量以澱粉類、纖維質等多醣類為主,而少吃精緻醣類。譬如主食來源可選擇含多種穀類的五穀米、十榖米等米食類,以及全麥麵條、雜糧麵包等之麵食類食物吃,才能同步攝取各種礦物質、維生素與纖維質。一般而言,中等工作量的上班族,男性建議每餐吃1碗飯或1碗半,女性上班族則可每餐半碗至1碗,另外,勞力工作者則可依工作量每餐增加1至2碗。
至於雙糖與單糖食品,則建議從新鮮的水果(蔗糖、果糖或葡萄糖等),或牛奶(乳糖)中攝取,不要吃太多精緻含糖食品,如蛋糕、餅乾、糖果、冰淇淋等,因為這類食品除了含很多糖外,往往也摻加了大量的油脂,或是極容易吃過量,而導致熱量過剩,可能導致脂肪肝形成的問題。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