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請問好心肝】便祕4問 洪芊慈醫師專業解答

洪芊慈 醫師
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
醫學專長:一般內科疾病、消化系疾病、內視鏡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
Q1:什麼才是真正的「便祕」?
A:
國際上便祕的定義常參考羅馬準則(Rome IV Criteria),相關症狀包括解便要非常用力、大便很硬或是塊狀的、感覺解不乾淨,排便時需要用手輔助協助糞便排出,或每周解便次數少於3次,這些都是便祕的定義之一。而慢性便祕又需要與便祕型腸躁症做鑑別診斷,因為成因與治療方式略有差異。
因治療方式會不同,需跟腸躁症中的便祕型做鑑別診斷,腸躁症的便祕型會有便祕與腹瀉交替、解便前中後會腹痛等情形。
Q2:如果便祕又合併哪些症狀,可能不是單純便祕?
A:
便祕原因非常複雜,與便祕有關的因素包含年長者、女性、身體活動較少者、使用特定藥物,包含普拿疼(一周服用大於7顆)、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抗膽鹼類藥物、嗎啡類藥物與抗精神疾病或抗癲癇的藥物等.在診斷便祕時,也必須排除造成次發性便祕的原因,比如說大腸結構性的問題,像是肛門或結腸狹窄、大腸直腸癌、外部造成的壓迫、直腸或乙狀結腸脫垂等,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相關的疾病包含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或低下、高血鈣等都有可能引起便祕症狀。神經退化方面的原因則包含中風、失智、巴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等,有精神科相關疾病如憂鬱症、思覺失調症、暴食症或厭食症患者,也常有便祕的症狀。
因便祕就醫時,必須注意便祕症狀已經持續多久了?是6個月以上的慢性便祕,還是最近才變得很嚴重,有沒有伴隨其它危險的症狀,像是帶有血便、瀝青便、大便變細變小條,本來很好解,突然變得不好解、有大腸癌家族史、體重減輕,這些不尋常的現象,除了治療症狀之外,更需要去找到原因。目前研究調查發現,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若有以上症狀切莫輕忽。
Q3:治療便祕常見的藥物有哪些?
A:
若無法單純依靠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改善症狀,可以考慮使用藥物輔助。
氧化鎂(MgO)可以增加大腸的滲透壓,讓水分進到腸腔內,糞便變軟,較容易排出。但若是腎功能異常的病友,或小孩有可能會導致高血鎂,誘發神經抑制甚至心跳停止等風險,較不建議使用在腎功能不佳的病友、洗腎病人及小孩身上。
在睡前服用番瀉苷(sennosides),則可刺激大腸壁,增加大腸蠕動,增加排便。它的副作用是造成腸壁上皮細胞凋亡,大腸黏膜顏色變深,又稱為黑腸症或大腸黑病變。
代糖類的乳果糖(lactulose),會在腸道中被腸道菌代謝,加速腸道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尤其是肝硬化的病友,肝臟解毒氨的能力下降,若腸道中有很多產氨的細菌,易導致肝性腦病
變,服用乳果糖可減少產氨,除了改善便祕、順利排便,還能降低肝昏迷的風險。但服用乳果糖,同時會有脹氣、腹部絞痛的情況。
有些民眾會自行浣腸,則是利用生理食鹽水、 礦物油、甘油或含磷浣腸液.需注意直腸損傷、結腸發炎或電解質不均衡的危險。
Q4:如何透過飲食及生活型態改善便祕?
A:
人體形成糞便與排便,與飲食內容、腸胃道蠕動相關外,也需要核心肌群、骨盆腔肌群的協同運作,才能順暢排泄。因此,像是長期臥床的脊髓損傷病友或巴金森氏症患者,都容易有困難解便的情況。而行動自如的民眾,建議增加運動量,能有助改善便祕。
飲食方面,建議可多食用蔬果及全穀類,增加纖維量攝取,每天達25到30克對於改善輕度至中度的便祕會有幫助.也可以藉由增加水溶性或不可溶的膳食纖維,或是單糖、多醣類的食物來增加糞便的體積,改善便祕,但也別忘了多補充水分,才不會出現腸阻塞的情況。
當有便意時,最好能專心坐在馬桶上,心無旁騖的排便。如果時常憋著不去排便,直腸的神經與肌肉的反射會讓直腸裡的糞便倒退走,送回乙狀結腸,腸道的蠕動也會隨之變慢,加重便祕的情況。
坐式馬桶不易讓恥骨直腸肌放鬆,建議可以在馬桶前放個小凳子,腳踩在小凳子上墊高,有助放鬆恥骨直腸肌,讓解便更順暢。
同時,若能在固定的時間排便,的確有可能幫助改善便祕。比如早點起床喝杯水或飲料,吃足夠份量的早餐,並預留足夠時間於餐後解便,對誘發腸胃道蠕動是最明顯的。
(整理∕黃秀美)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減重、運動、戒酒,守護好心肝
- 嘉義市議員43歲肝癌驟逝 定期追蹤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有效治療
- 美國女星於家中猝逝 傳曾動過換肝手術 換肝後需留意排斥與感染
- 飲食 + 運動 + 新藥 擺脫代謝性脂肪肝 找回好心肝!
- 新預測模型 可算出哪些脂肪肝病人是肝癌高風險族群!
- 脂肪肝可能讓肝腫瘤 在超音波下「隱形」 增加肝癌消融治療難度!
- B、C肝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與罹患肝癌機率大增!
- 愛心捐發票,幫助肝苦人
- 國內百萬人「暴飲」、飲酒年齡層下降 專家呼籲合法飲酒年齡應延至21歲
- 酒精無安全劑量、易成癮 酒癮治療復發率高 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助戒酒
- 歐洲新版肝癌診療指引發布 台灣的肝癌診療現況又是如何?
- 【愛肝新樂園】剩下一根頭髮,你要吹哪一邊?
- 青壯年也要小心大腸癌! 大腸癌公費篩檢擴大升級
- 腸胃炎是病毒感染還是吃壞肚子?
- 孩子常喊肚子痛? 幼童腹痛常見原因與處理方式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保肝列車首度前進臺東 「今年超了沒?」
- 肝基會奔赴偏鄉 為嘉義隙頂鄉親照亮健康之路
- 肝基會電訪關心B、C型肝炎病人追蹤現況 提升追蹤意願 守護肝臟健康
- 臺大吳明賢院長著書以醫弘道 何曉亮先生愛心響應購書 嘉惠醫學生傳承行俠仗醫
- 【請問好心肝】冠狀動脈疾病5問 吳造中教授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肝硬化5問 陳健弘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前列腺疾病4問 劉詩彬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頭痛4問 劉冠吟醫師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肝癌病友陳怡君小姐 翻轉上一代諱疾忌醫觀念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肝癌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建診間服務 亟需您的愛心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