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胰臟癌整體治療效果差的原因|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可歸納為3點:

1.病人被發現時癌症期別多數已是晚期。可以開刀的第一期、第二期與部分可以開刀的第三期,只佔20∼30%;無法開刀的第三期(因血管侵犯)約佔20∼30%,而40∼50%病患發現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屬於第四期。

2.胰臟癌手術難度高、門檻高,以及胰臟癌本身相較於其他癌症來得複雜,需要影像科、內科、外科、腫瘤科等專科都能熟悉胰臟癌,組成跨科別來共同治療病人,所以有能力治療的醫院較少,病人數較少的醫院經驗累積有限,治療的成績也較難提升。即使在美國,胰頭惠普氏手術(Whipple operation) 年手術量超過100台的醫院也不多。

不管是美國、日本都面臨同樣的情形,所以趨勢是希望胰臟癌治療集中在某些醫院,並在各科都有熟悉胰臟癌治療的團隊合作下,治療品質也能提升。

3.胰臟癌治療藥物進展較慢。因胰臟癌周圍的基質讓藥物難以抵達,讓胰臟癌的藥物療效相對較低,而標靶與免疫藥物的發展也因胰臟癌罹患人數較肺癌、乳癌來得少,所以藥物的開發速度較慢。

 

諮詢╱吳健暉(臺大醫院一般外科及胰臟癌精準醫療中心主治醫師)、田郁文(臺大醫院一般外科及胰臟癌精準醫療中心主任、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