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危害較低?!青少年使用率大增|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所謂「電子煙」是使用一種電子霧化器,該器具可把菸液加熱為煙霧,菸液成分中可能有尼古丁、丙二醇或其他調味劑等,十分多樣化,還曾查出含有安非他命、大麻、甲醛、乙醛等成分,吸食時更有爆炸風險,對健康及安全危害很大。
由於電子煙價格較便宜,入手門檻低且外型標榜新奇酷炫,加上業者用「比較健康」、「不會有二手菸問題」、「改抽電子煙可幫助戒菸」等不實說法混淆視聽,誤導許多懵懂的青少年學子,造成電子煙大量入侵校園的危機。
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高中職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由民國107年3.4%竄升至108年的5.6%,增加2.2%,增幅6成;其中男生增幅更超過8成。國中學生由107年1.9%上升至108年的2.5%,增加0.6%,增幅3成;推估超過5.7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至於加熱菸的統計,108年國中生使用加熱菸有0.9%,高中職則是2.7%,推估超過1.6萬名青少年使用加熱菸。
不只如此,青少年使用電子煙還會增加未來抽紙菸的機率,稱為「入門效應(gateway effect)」,影響不可小覷。然而《菸害防制法》15年未修正,對於新興菸品的規範付之闕如,應加速修法落實相關防制,以遏阻電子煙日益氾濫,確保新世代的健康。
諮詢╱郭斐然(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