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許多因子導致腸躁症發生?!|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大腸激躁症的病因與治療藥物尚在研究發展中,比較明確的是大腸激躁症是多因性的疾病,且這些因子彼此會互相影響:
1. 腦腸軸線失調:目前最新的理論是,大腦與腸道互相影響,因為緊張壓力,影響自律神經失調,刺激到腸子,讓蠕動速度變快或變慢,產生腹瀉或便秘的症狀,若頻率太高而影響了心情與工作產能,壓力再回饋大腦,形成惡性循環。
 
2. 腸道菌:近年腸躁症的研究也往微生物菌叢方向探討病因,但尚未有定論。有研究發現,罹患大腸激躁症的人中,有3∼4成小腸的細菌較多,稱作小腸細菌過度增生(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健康的人細菌多位於大腸,但若細菌過度增生跑至小腸,也會引發腹瀉、便秘、腹脹的症狀。若把這些細菌清除掉,可以改善症狀。
 
3. 內臟敏感度:有些研究嘗試將空氣打進去一般人與腸躁症患者的腸道內,發現腸躁症的人較一般人容易感到不適,推測腸躁症的人大腸可能比較敏感,有東西進入大腸後,尚未成形就想排掉。不過這些患者特質是雖然時常拉肚子也不會變瘦,因為養分都在小腸就吸收完畢。
 
4. 食物:食物不是病因,卻是疾病的加重因子。因為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不同,食物可能加重腸躁症。
 
諮詢/曾屏輝(臺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