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什麼是 鏡檢間隔期大腸癌?|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做完大腸鏡檢查卻仍然在下次追蹤前就發生了大腸癌,稱為「鏡檢間隔期大腸癌」,也就是大腸鏡並不完美的現實,國內外均有報告。一項來自台灣大腸癌篩檢計畫的研究(統計資料自2004至2009年因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接受大腸鏡者)發現,做完大腸鏡檢查卻還是有人在短短3年內發生了大腸癌,而「被漏掉的病灶」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佔了 8成。

一般來說,從大腸息肉轉變為大腸癌大約需要5∼10年,若受檢者做完大腸鏡沒有發現息肉,則出現大腸癌理論上要5年以上,所以,若有人做完大腸鏡,報告是沒有任何息肉,但3年內卻發生第3期的大腸癌,這是不太合理的;回推回去,可能是當初做大腸鏡檢查時漏掉了重要的病灶。為了減少這類情況,希望藉由AI輔助,把遺漏的機會盡量減少,幫助醫師更敏銳地找出可疑病灶,並讓各家醫療院所大腸鏡檢查的品質日趨一致。

諮詢╱邱瀚模(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臺大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