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生酮名醫肝膿瘍逝!致死率低仍別輕忽

返回上一層
「肝膿瘍」就是肝臟有細菌入侵,造成肝臟局部感染形成化膿。在台灣每年有3,000至4,000人罹患肝膿瘍,因症狀跟感冒類似,初期有時不易診斷,但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多半都可確診。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王錦堂,曾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表示,近二十幾年來,醫院收治的細菌性肝膿瘍病患大都是克雷白氏肺炎桿菌所引起的肝膿瘍。
 
克雷白氏菌是動物、人體消化道常見菌種之一。人體的腸道菌種有1000多種,多數時候大家都能相安無事,一旦腸道生態失衡,存在腸道裡的克雷白氏菌只要有少數致病性強的細菌跑進血液裡,就有可能引起肝膿瘍。
 
根據統計,台灣罹患細菌性肝膿瘍的人,一半是糖尿病患,一半是健康成年人。
 
並不是所有的克雷白氏菌都會引起肝膿瘍,以莢膜第一型致病力最強。而且東方人比西方人更易罹患肝膿瘍,可能因為腸道菌種不同,在台灣的克雷伯氏菌第一型似乎比西方人的同型菌種致病力較強。
 
絕大多數罹患肝膿瘍的患者,出現發燒症狀外,通常會合併右上腹疼痛,此時若以腹部超音波檢查,通常可立即揪出病灶。還沒「熟」的肝膿瘍病灶可能不好以超音波診斷,必要時還可安排注射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檢查,可以看清病灶,因為在肝膿瘍病灶壞死化膿的部份不會有血流,所以影像會呈現黑色。
 
臨床上,抽血檢驗也會發現患者白血球數偏高,鹼性磷酸升高;若是膿瘍範圍大,則肝發炎指數(GOT、GPT)也會升高。也可以經由抽取膿汁或血液做細菌培養,確認病原菌的種類,並對症下藥。因為肝膿瘍致死率雖不高,但若未即時診斷,引發敗血症的機率相當高,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