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出刊日:2014-01-15
返回上一層解黑便?當心消化性潰瘍出血!
時序入冬,又到了三五成群一起大啖麻辣鍋的好時光;但你可知道,老吃刺激性的食物,加上暴飲暴食,極易引發消化性潰瘍?嚴重時還可能併發出血症狀!
諮詢/劉志銘(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撰文/楊清雄
立冬時,小陳與大夥一起吃麻辣鍋,眾人雞鴨魚肉一口接一口,再配上冰涼暢快的啤酒,真是人生一大樂事;隔天早上,小陳如廁時,發現大便呈現暗黑色,本以為可能是前晚吃太多麻辣鴨血,但因為腹部隱隱作痛,決定去看醫師,經檢查後才發現,居然是胃潰瘍出血導致解黑便!
據估計,台灣約有一成的人口患有消化性潰瘍,這是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消化性潰瘍是指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因胃液侵蝕形成消化道壁破損,常見有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兩者特性稍有不同,但治療方式是類似的。
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特性比較
類別
|
胃潰瘍
|
十二指腸潰瘍
|
疼痛時機
|
進食後約半小時
|
空腹時、尤其深夜時
|
進食對疼痛的影響
|
進食會增加疼痛
|
進食可減輕疼痛
|
好發年齡
|
約40到60歲
|
較年輕,約20到40歲
|
至於引起消化性潰瘍常見原因,目前醫界普遍推測主要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者使用某些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阿斯匹靈等,這些藥物會間接阻礙腸胃黏膜分泌保護黏液,造成消化性潰瘍。另外,當患者身心壓力過大時,也會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血管收縮,使黏膜更易遭受胃酸及胃蛋白脢的傷害。
冬季易好發
根據奇美醫院於1998年所公布的一份長達7年(1989~1996)的統計發現,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消化性潰瘍患者確實比其他時期來得多。另外,美國威斯康辛州克萊門特札布洛斯基醫學中心(Clement J. Zablocki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於1992年10月所公布的一份調查也顯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確實發現較多的消化性潰瘍患者。
為何會有這種現象?目前醫界普遍認為,一來,冬季氣溫偏低,年紀較大、患有關節疾病的長者,可能因為冬天關節痛發作,服用止痛藥的頻率增加,造成消化性潰瘍;而不少民眾冬天嗜吃麻辣火鍋、含酒精料理等刺激性食物,同樣也可能增加腸胃黏膜破損的機會;還有一種狀況是民眾因為感冒、喉嚨痛而服用止痛退燒藥,進而誘發消化性潰瘍,這種情況的患者多半不易察覺自己的腸胃有異,原因便是所服藥物本身即有止痛效果。
解黑便、腹部不適 需警覺
如何知道自己有消化性潰瘍?如果發現排出黑便,加上近期內並未食用豬血糕、鴨血或鐵劑的話,同時有持續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適,這些都有可能是慢性消化道出血,得趕緊就醫檢查。較嚴重者,可能會伴隨頭暈、容易疲倦、易喘等貧血症狀。至於急性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會在正常顏色的大便裡頭看到大量的鮮血,若病況嚴重者,甚至會有吐血的現象,持續惡化的結果可能進一步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偏低等,若不緊急救治,會有生命危險。
慢性患者極易忽略
即便慢性消化性潰瘍有上述的症狀,但不少人都會忽略,重點在於所謂的「不適」其實是很「主觀」的感覺。有的人可能腹部稍有不適,便有警覺、立刻求診,但多數人會誤以為是吃壞東西而輕忽;因此,常有患者求診時,才被發現潰瘍症狀已頗為嚴重,足見其罹病已有一段長時間,但患者卻一直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不適。當然,也有非常少數的人,症狀非常不明顯,導致已有消化性潰瘍而不自知。因此,只要有前述的症狀,務必立刻就醫檢查。
根據病因治療
如果是慢性消化性潰瘍,一般在治療時,多會給予制酸劑來抑制胃酸;而急性出血患者,則可能需要加上內視鏡進行止血,再輔以點滴、禁食、胃酸控制等。但若出血嚴重,則需要開刀。不過,這些都只是治標,想要徹底根治,還是得找出病因。倘若檢查後發現,潰瘍原因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那就得施以抗生素治療;至於因為服用止痛、消炎藥物所引發的潰瘍,則可以改用替代性藥物來改善。
以抗生素治療根治率高
目前以抗生素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非常良好,經投藥一至兩週後,有8成以上的感染者可以痊癒,其餘的感染者可繼續接受第二種療程,通常也有近70-85%的治癒率,即便需要進入第三種療程,治癒率仍有65-85%;因此,整體來說,透過抗生素來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非常好。
至於在消炎、止痛藥的部分,可改用新一代的環氧酵素抑制劑(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這類藥物可以抑制人體內易引起發炎症狀的環氧酵素(Cyclooxygenase 2,COX2),較不會抑制具有胃壁保護功能的COX1;而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在抑制COX2的同時,也會抑制COX1,導致潰瘍出現。但這類的藥物在某些病患可能會增加心血管阻塞發生的風險,因此是否需要以這類藥物治療需要由專業醫師評估。
對症下藥才能徹底治癒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消化性潰瘍的盛行率約為歐美的3倍,可能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普遍有關;目前台灣地區約有4成的民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但其中只有一成五至兩成會發病;儘管相較於20年前,國人的感染率約有5成,可是相較於歐美地區的兩成,目前台灣地區民眾的感染率仍然偏高。
另一方面,由於消化性潰瘍本身就是一種慢性進程的疾病,年紀越大可能越嚴重,而且部分年長患者,可能同時罹患心血管疾病,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例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導致消化道潰瘍時不利止血;加上國人民眾習慣自行購買有止痛效果的成藥,有可能是間接致病因素。因此,綜上所述,找出潰瘍原因、對症下藥,就能有效改善潰瘍問題。
〔Q&A〕
Q:預防消化性潰瘍日常保健之道?飲食該注意什麼?
A:少吃醃漬、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咖啡、酒、菸、濃茶等,尤其是烈酒;且太鹹的食物也不宜。另外,養成運動的習慣,有助於抒解身心壓力,降低因情緒所引起的潰瘍;若有不明原因、持續的腹部不適,最好就醫檢查。
Q:消化性潰瘍就是俗稱的「溢赤酸」嗎?
A:不是。溢赤酸是俗稱的「火燒心」,即胃食道逆流,主要原因為下食道括約肌不正常開啟、鬆弛等,導致胃酸逆流至食道,造成咽喉痛、有酸味感、異物感、嘴發苦,甚至嗆入氣管令患者咳嗽等症狀,與消化性潰瘍不同。
Q:為什麼戒菸有助於改善消化性潰瘍?
A:抽菸會刺激胃酸分泌,同時造成腸胃黏膜血管收縮,保護腸胃的黏膜分泌減少,進而加劇潰瘍的症狀;因此,戒菸絕對有助於改善消化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