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42期

出刊日:2008-04-15

返回上一層

便便學問大 顏色、形狀 見端倪

諮詢/翁昭旼(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副教授)
撰稿/邱玉珍

看似不起眼的便便,其實蘊含很多健康警訊,例如便便的軟硬度、顏色、形狀等,可觀察出一些疾病的端倪,尋求醫師協助診斷出問題所在。

很多人上完廁所,急著沖水走人,不願面對自己排洩出來的成果;其實上完廁所多停留一下,檢視排洩物絕對有好處。
一提到便便大家都覺得很噁心,不願面對它,便便主要是從所攝取食物經由胃腸道消化吸收剩餘的殘渣及新陳代謝過程中,剝落的腸壁細胞及膽管排掉的膽汁(含膽紅素)而來。

腸胃有問題 便便大變色
便便形成過程牽涉到胃腸道本身健康與否,以及神經、肌肉、內分泌及大腦等的協調控制,任何一個環節或過程出了問題或發生病變,最先反映出有異常變化往往就是便便的形態與顏色。

正常大便 黃褐色
一般正常成年人的大便為黃褐色,但當糞便的顏色發生改變,不可等閒視之,因為便便顏色也是透露身體健康訊息的重要指標。

大便偏黑 小心腸胃道出血
有些時候因為飲食的關係,便便顏色會偏黑或墨綠色,民眾也不用過度擔心,只要稍微調整飲食即可恢復正常。反之,如果便便顏色長期偏黑或墨綠色則要小心,有可能腸胃道出血,最好找醫師診治。當然造成黑便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因為喜歡吃豬血、豬血糕、紅肉或是跟某些藥物也可能影響,像是鐵劑、鉍鹽等。
排除這些原因之後,便便仍是呈現黑色,有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腫瘤等出血所致。

大便滴鮮血 可能有痔或腫瘤
如果是紅色,則有很多種情況,有可能是痔瘡,也有可能是腫瘤。很多人以為,便便若滴鮮血大都是痔瘡所致。其實便便滴鮮血不一定是痔瘡,有些直腸癌也會以滴鮮血方式表現,並不全然會跟大便混在一起,滴鮮血的情況,不會天天出現,通常會出現幾天,然後停很久之後再出血。

便秘、腹瀉也可能排血便
因為吃過多櫻桃、西瓜、番茄等紅色食物造成的血色大便,民眾很容易觀察,食物引起的紅色便便會跟糞便混在一起,在水裡不會勻開,不像痔瘡或是腸胃道腫瘤引起的出血,滴在水裡會勻開。另外,腸子發炎、便秘也可能引起血便,像拉肚子帶血絲,則可能腸胃道為細菌感染所致,民眾要注意但不用過度緊張。

膽道阻塞 大便灰白
有些人看到綠色便便嚇得要死,以為是發生什麼事了。便便顏色出現綠色有兩個原因:一是吃太多青色蔬菜;二是消化不良或是腸炎所致,尤其是軟便或是稀便時,最常出現綠便。如果出現灰便或灰白便,多與膽道系統有關,像阻塞性黃疸的患者,便便大都呈現灰白色。

多喝水 維持便便軟硬適中
從便便顏色可察覺身體健康狀況,便便的軟硬度及氣味也很重要。便便太硬或太軟都不好,便便的最佳水分含量是7至8成,呈膏狀或中等粗細的香蕉狀,排出時會比較順暢。
要讓便便軟硬適中,只要多喝水、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及運動,就可以讓便便達到理想狀況。一般來說,食物進入人體後,進入胃消化,到小腸吸收,剩餘的殘渣進入大腸,再推至直腸累積成糞便。

大腸健康 便便好樣
大腸在便便的形成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主要是回收身體裡的水份,除了人體每天補充的2000西西的水之外,還包括腸胃道分泌(如腸胃分泌、膽汁、胃液、唾液等)6000西西的水份,讓累積在直腸裡的大便不會太硬、也不會太稀,能製造出漂亮健康的便便。反之,如果我們每天喝不到2000西西的水,大腸水份不足會從大便裡抓水,便便就變得比較硬。
大便跟大腸一樣本身也有抓住水分的能力,但人體補充水份不夠時,便便與大腸間會形成一場濃度拉據戰,也就是說,需要有適量的水份,才能製造出軟硬適中的便便。
有些便便水份足夠,但大腸功能不佳時,也會讓便便變成水便。很多人不知道,便便的軟硬度也關乎腸道健康,顏色正常的大便若含水量若超過9成,排洩出來就會呈現水狀;水份比率在6成左右,便便則會比較軟,難以形成條狀;水份更低,便便就會很硬,排便困難,可能便秘,容易造成肛門撕裂傷、痔瘡出血。

改善便秘 從飲食、運動著手
便秘是困擾很多人的排便問題之一。很多人說:只要3天沒有上廁所就是「便秘」,其實,便秘並不是以多久沒上廁所為評估標準,只要排便時沒有困難,毫無阻礙、非常順暢,即使3、4天上1次廁所也無妨;反之,如廁時需使勁吃奶的力氣,才有辦法完成人生大事,即便天天上廁所,也算是便秘。
而要解決便秘問題很簡單,只要如廁時放輕鬆、多喝水、多吃五穀蔬菜、多運動,就比較能讓自己天天順暢。

大腸激躁拉不停 宜求醫
有些人有便意卻解不出來,或是吃完東西後馬上直奔廁所,這兩種都是腸胃道有問題,有便意解不出來,這種裡急後重症狀,有些是因為直腸發炎,造成一直想上廁所,但常常只解出一點點;至於吃完東西後馬上如廁,則有可能是大腸激躁症,主要是因為大腸過度敏感,當它接受到吞下的食物時,加上情緒壓力等刺激過度反應,會使腸道肌肉痙攣而產生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有這方面困擾的朋友,如果情況嚴重到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則最好能夠求醫治療。

多吃蔬果 便便較不臭
便便的氣味也是個重要指標。優質健康的大便,味道都不會太重;反之,則是臭氣沖天。糞便會臭主要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消化不完全所致,有些則是因為人體腸胃道裡有許多細菌像大腸桿菌、梭狀芽孢桿菌等,利用腸道內食物進行分解,喜歡吃肉類、豆類等蛋白質食物,分解時易產生氨、硫化氫、糞臭素等令人難聞的氣體;但澱粉、蔬菜及維生素等,分解後較不會產生臭味。
其實,便便的臭味沒有一定的標準,只要在自己可以忍受的範圍,代表你的腸道還算健康。
以上都是常見的便便問題,民眾若發現便便有異常最好到醫院找肝膽腸胃科醫師做詳細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而如果沒有症狀也不表示絕對沒有問題,像右側結腸腫瘤,並不會對糞便顏色、外形及解便的頻率造成影響,無法以肉眼觀察,必需仰賴必要的檢查來發現。

為什麼要做糞便潛血檢查?

近幾年來,國內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數呈倍數增加,而大便中含有血液,量少的通常以肉眼看不出來,用生化的方式檢查糞便便可將糞便中少量的血液檢測出來,因此,可以用於早期發現大腸癌、胃癌或其他腸胃道疾病。
大便潛血檢查益形重要,根據統計,台灣結腸直腸癌的早期發現率僅有1成7,大幅落後美國的2成9,顯示國人對結腸直腸癌的警戒心明顯不足。
很多人以為,結腸直腸癌不難發現,只要平時多注意便便就可察覺,及早到醫院診療。但其實不是所有的結腸直腸癌都會以血便方式呈現,若發生在左側直腸可能會以貧血表現,等到嚴重貧血送到醫院救治時,病情己相當嚴重。
目前衛生署提供50歲至69歲民眾每兩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多加利用。只要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就可以降低18%至33%的結腸直腸癌死亡率。

便便正常代表腸胃道一定正常?

那倒不一定,例如胃或大腸長了癌症,如果沒有糜爛出血,大便外表可能正常,甚至做了潛血反應也可能正常,因此,便血或是有潛血一定要查明原因,而就算便便正常也不能就此掉以輕心。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