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0期

出刊日:2020-04-15

返回上一層

請問好心肝/蕁麻疹5問

邱顯清醫師 專業解答

好心肝門診中心皮膚科特聘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皮膚科副教授
前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
醫學專長:一般皮膚病、小兒皮膚病

蕁麻疹發作時全身紅腫癢,但不到半天就又消失,為什麼?

A:蕁麻疹是皮膚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從醫學上的定義來看,蕁麻疹是暫時性的真皮水腫,原因為皮膚真皮組織的小血管受到刺激後,血管內的水分滲透到血管外而造成局部水腫。

蕁麻疹的外觀類似被蚊蟲叮咬,會腫成一塊膨疹,但這膨疹會隨著時間慢慢被身體吸收,通常快則數十分鐘,慢則數小時,至多不超過24小時就會消失。簡單來說,急性蕁麻疹的病灶雖然會反覆發生,可能持續數天或數週之久,不過,個別單一病灶並不會超過24小時,也不會像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般起水泡、淌水、結痂等,且病灶消退後也不留痕跡,這是很基本的辨識方式。

蕁麻疹與過敏體質有關嗎?可以透過抽血找出過敏原嗎?

A:蕁麻疹分成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診斷上,病灶反覆發作超過六週以上,定義為慢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發作通常找不出原因,所以又稱為慢性原發性蕁麻疹。

與過敏體質有關的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但慢性蕁麻疹與過敏性體質沒有關係。曾有研究指出,有過敏體質的人與沒過敏體質的人相較,罹患慢性蕁麻疹的機率並不會較高。此外,慢性蕁麻疹無法靠抽血檢測過敏原。

急性蕁麻疹則不同,通常較有機會可以回溯找到誘發的事件,例如吃了致敏的海鮮、螃蟹、奇異果、草莓等食物,甚至可能是藥物或感染引起,只是急性蕁麻疹通常來得急去得也快。

蕁麻疹需要治療嗎?如何治療?能夠根治嗎?

A:要治療蕁麻疹,特別是慢性蕁麻疹,基本上是採取症狀治療。事實上,因為病灶會自行消除,倘若沒有造成生活或工作上的影響時,是可以選擇不治療的。不過,一旦決定要治療,醫師所開立的藥物最好要天天吃,即使是沒發作時也要吃。而吃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下一波的再發作,並非針對已經發的這一波使其消失。

通常治療蕁麻疹的藥物是以抗組織胺為主,蕁麻疹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體內肥大細胞釋放出組織胺,讓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若抗組織胺類藥物使用無效時,會加重劑量,如果連加重劑量效果也不好時,便會採取第二線用藥。第二線用藥會隨新藥物的發展而有所改變,過去是以類固醇、抗發炎藥或免疫抑制劑為主,如今則有新的藥物可使用,如抗免疫球蛋白E。

慢性蕁麻疹最惱人的困擾為癢得受不了,且全身各處的皮膚都可能發生,有時也會侵犯黏膜,造成呼吸困難、胃痛或拉肚子等症狀,此時應就醫治療。

蕁麻疹造成的癢感,可使用抗組織胺或加上外用藥劑,使症狀緩解;如一時無藥物可使用時,冰敷有減輕癢感的效果。
慢性蕁麻疹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後,多半會進入緩解。一般而言,病況越嚴重,病程越久。

長期吃抗組織胺藥物,會有安全顧慮嗎?

A:傳統抗組織胺類藥物最主要的副作用為嗜睡,但新一代已有非嗜睡抗組織胺,多屬長效型,長期服用的安全性也高,且即使是有B肝、C肝者,也可在專業皮膚科醫師的監測下,適度調整藥物,因此不用過於擔心。

慢性蕁麻疹若頻繁發作,影響到生活作息時,通常建議長期服藥一段時間。若控制良好且有一段長時間都沒發作,可以嘗試減藥;若減藥後症狀復發,表示疾病的活性仍在,就要加回藥量;若減藥後仍持續不發作時,就可以慢慢停藥。

蕁麻疹與壓力有關嗎?

A:經常有病患詢問:「我的慢性蕁麻疹是不是跟壓力有關?」實際上,疾病與壓力的關聯性是很難證明的,不過目前已有證據顯示,在壓力大時,免疫功能是會受到影響。因此從學理上來看,壓力大時發生蕁麻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也許病患可以仔細觀察,是不是每次壓力大時都會發生蕁麻疹?或者每次蕁麻疹發作時,都剛好遇到壓力大?一般建議,調整生活作息、放鬆心情對於某些經常被壓力影響的病患,也許是有幫助的。
 

請掃描觀看
醫師解說影片


(整理/鍾碧芳)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