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4期

出刊日:2021-04-15

返回上一層

肝病患者蛋白質怎麼吃?

蛋白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之一,若攝取不足容易造成肌肉流失、體內蛋白合成下降。但是蛋白質需要靠肝臟代謝,如果已經有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攝取過多蛋白質會徒增肝臟的負擔,甚至可能引發肝昏迷。當肝功能出現問題時,蛋白質要怎麼攝取才正確呢?
 
諮詢/洪思琦(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撰稿/吳思瑩
55歲的陳女士是肝硬化患者,因為出現肝腦病變昏迷症狀住院,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後,症狀已有改善,然而出院前一天抽血檢查,又發現血中氨濃度突然飆升。醫師詢問她是否吃了什麼?陳女士才告知,當天除了三餐正常進食,竟然還喝下多達1公升的優酪乳!因為一下子喝太大量的高蛋白優酪乳,又導致她血氨升高,差點再次引發肝昏迷。

肝臟與蛋白質的攝取有什麼關係?要從蛋白質代謝的過程談起。

蛋白質需要肝臟代謝
飲食中的蛋白質經腸道消化吸收後,所產生的胺基酸可以用來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肌肉組織;當熱量攝取不足或醣類供應不足時,胺基酸可以行脫氨作用,進一步代謝氧化產生能量供細胞利用,部分胺基酸也可以轉換成葡萄糖以維持血糖;另外,當飲食中攝取大量蛋白質,過多的胺基酸也會行脫氨作用,並轉換成脂肪儲存。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氨需要經由肝臟代謝成尿素,再經腎臟排出人體。

當肝臟功能異常時,肝臟無法正常代謝氨,造成血氨上升,可能影響腦部細胞功能及神經傳導,並進一步引發肝性腦病變,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肝昏迷。

因此,肝病患者應採取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熱量,並搭配適量蛋白質,避免過度飲食限制引起肌肉流失及營養不良,同時也要避免飲食不均衡或大魚大肉,徒增肝臟的負擔。

病況穩定者應攝取足夠蛋白質
對於病況穩定,尚未發生肝性腦病變的肝硬化患者而言,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1.2公克的蛋白質;若為營養不良高風險者,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可增加至每公斤體重1.5公克。若發生肝昏迷者,須提供足夠熱量,並暫時限制蛋白質攝取量,待肝昏迷狀況改善後,再調整蛋白質攝取量至每日每公斤體重1∼1.2公克。

以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每公斤體重攝取1.2公克,加總起來一天要吃到約72公克蛋白質;換算成食物份量,相當於每天要攝取7份豆類、魚、蛋、肉、奶類等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若是體重70公斤的人,則要吃到84公克蛋白質,等於每天要吃8份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倘若病人出現腹水或水腫,體重與實際乾體重有落差,營養師就會用理想體重來計算份量,或是根據病人先前的體重來計算每日的蛋白質需求量。

1份蛋白質食物是多少份量呢?約為1兩肉或魚,相當於2湯匙肉絲或半支棒棒腿。另外1顆蛋、1塊方形豆腐、200cc 豆漿等,也都相當於1份蛋白質。蛋白質來源應以含豐富胺基酸與較高吸收率的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為優先,像是豆類中的毛豆、黑豆、黃豆及黃豆製品,以及魚、肉、蛋、奶類,都屬於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肉類則建議以瘦肉為主,國人愛吃的牛筋、豬腳等筋皮類,則不屬於高生理價蛋白質。對於肝性腦病變或蛋白質耐受不佳之肝病患者,可以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及奶類作為蛋白質來源。

代償性肝硬化病人 不需刻意限制蛋白質 
肝硬化初期,病人肝臟功能仍近乎正常,又稱為代償性肝硬化,這個階段只要注意保養,保持正常生活作息,避免喝酒、服用不明成份中草藥,多食用新鮮食物,就能減少肝臟負擔與傷害。病人在這個階段食慾不會有太大變化,可比照一般的飲食習慣,不需刻意限制蛋白質攝取。

肝功能異常會影響體內營養素的代謝,容易造成蛋白質分解與肌肉流失,因此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維持肌肉量更顯得重要。若肝硬化患者沒有出現肝昏迷,蛋白質可以攝取到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以預防肌肉流失及營養不良。

臨床上常有肝病患者或家屬自行上網查詢,發現血氨升高與蛋白質攝取量有關之後,因為擔心血氨上升而不敢吃蛋白質食物。然而,太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因為身體需要蛋白質維持肌肉量或合成蛋白質,像是白蛋白、血球、免疫細胞等,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做為原料。住院期間若病人出現血氨升高及肝性腦病變的情況,醫師通常會照會營養師提供飲食照護建議,依病人體重及營養狀況計算一天可食用的蛋白質份量,一方面避免熱量攝取不足或蛋白質比例過高而產生過量的氨,另一方面還是要攝取適量的蛋白質,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熱量攝取不足 也會造成血氨上升
臨床上常常有病人會聚焦在一天吃了多少蛋白質,如果食慾不佳,甚至只攝取蛋白質食物,例如吃不下整碗魚粥,乾脆只喝魚湯、吃魚肉,不吃粥或米飯,造成熱量攝取不足,此時身體會將蛋白質優先轉化成熱量利用,代謝過程會產生較多氨,進而增加肝臟負擔。

因此,要注意飲食均衡,蛋白質食物應搭配飯、麵等主食及適量烹調用油,避免以蛋白質作為主要熱量來源。比如半碗飯搭配半支棒棒腿(約1份蛋白質),如果能吃完一碗飯就配2塊肉,切記不要只吃魚、肉類等蛋白質食物,而忽略提供熱量的主食及油脂。一旦熱量攝取不足,容易造成身體肌肉組織分解,反而產生過量的氨造成肝臟負擔。

出現肝昏迷 應暫時限制蛋白攝取
如果已經發生肝昏迷,需要暫時限制蛋白質攝取,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每日每公斤體重0.6∼0.8公克,待症狀改善後,再調整蛋白質攝取量至每日每公斤體重1∼1.2公克。

蛋白質的來源建議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或奶蛋白,植物性蛋白的含硫胺基酸比例較低,代謝後較不易引起肝性腦病變。此外,植物性蛋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病人正常排便,減少便秘引發的血氨升高。同時,膳食纖維也可以改善腸道菌叢,增加腸道益生菌,並減少產氨菌,益生菌發酵後產生的乳酸也可以中和腸道中的氨,有助於降低血氨。另外,牛奶、優酪乳和優格等乳品類,含有較高比例的支鏈胺基酸(BCAA),主要是從肌肉代謝,較不容易造成肝臟負擔。

對於因肝昏迷而無法自行進食的病人,可以暫時放置鼻胃管,並搭配使用含有支鏈胺基酸的營養品。另外,經口攝取食物不足的病人,也可以額外補充含支鏈胺基酸之口服營養補充品,以達到足夠的熱量、蛋白質攝取量。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