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受疫情影響 晚期大腸癌恐增加|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受到過去3年Covid-19疫情影響,不只是年輕人,包括50歲以上的成人,因為疫情不敢就醫或篩檢,而延誤了早期發現的時機點,晚期大腸癌的比例將大幅增加。英國的統計發現,疫情期間大腸鏡的篩檢量減少了72%。而台灣在這3年因糞便潛血陽性而轉介的人數少了18,000人,2021年因篩檢所發現的大腸癌的人數比往年少了1000人,若這些個案之後進展成晚期大腸癌才被診斷出來,對個人、家庭、或社會會增加更多的負擔。

根據2019年發表在《臨床胃腸病學和肝病學》(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研究顯示,若糞便潛血陽性,隔了6個月以上才追蹤,大腸癌風險就增加30%,晚一年就增為2.2倍,晚期大腸癌的風險更是增為2.8倍。對照這3年劇烈減少的篩檢人數,已可預估明年、後年晚期大腸癌將會明顯增加。建議醫院應優先請過去兩年糞便潛血陽性中濃度值較高的民眾回來做大腸鏡,因為這群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更高。

大腸癌年輕化且診斷即為晚期,意味著許多身肩家庭與職場重擔的年輕人,不只變成家庭照顧負擔,也是社會經濟上的損失。因為若是早期癌症,可能透過大腸鏡或者手術就可以根治,但到了第三期或第四期,就需要進行化療、追蹤,甚至到末期還可能會反覆急診就醫,造成家庭沉重的照顧負擔。

因此缺乏篩檢保護的年輕人更需要對自己的症狀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醫師也需要特別留心。尤其是當50歲以下的病人主訴大便出血或者出現沒有原因的缺鐵性貧血,可能代表大腸內有慢性出血的病灶,強烈建議安排大腸鏡檢查。其他腸胃道症狀如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根據《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的回顧性研究建議,可先進行症狀治療,同步安排糞便潛血檢查,60天內要再做一次完整的症狀評估,若沒有明顯改善,建議趕緊安排大腸鏡檢查。

諮詢/許文峰(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