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食道癌分期與治療 中晚期仍有長期存活機會

返回上一層
依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以及美國聯合癌症聯盟(AJCC)制定的分期標準,食道癌依據腫瘤侵犯部位,可大致分為四期,治療方式、存活率也因期別不同。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教授李章銘,在接受《好心肝》會刊諮詢時指出,第一期腫瘤侷限於食道表面黏膜或下黏膜,尚未侵犯到肌肉層,也沒有淋巴或其它遠端轉移,可以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把病變處完全刮除,不需要犧牲大範圍的食道組織,5年以上存活率高達70~80%,多數患者可完全治癒。
 
若是腫瘤在食道黏膜的範圍較大,擔心切除會造成食道狹窄,可運用「光動力治療(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如同針對腫瘤細胞做雷射治療,不影響正常細胞,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
 
第二期腫瘤侵犯至肌肉層,但未出現淋巴轉移;或腫瘤未刺穿肌肉層,但已有少數淋巴侵犯轉移者,此為食道癌第二期。此時已無法單靠內視鏡手術,必須進行食道切除手術,並廓清淋巴。第二期食道癌的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50~60%。
 
第三期當腫瘤侵犯肌肉層,或發生淋巴轉移時,屬於第三期。目前的標準治療是先做術前的化學或放射治療,再手術。臨床上有半數患者經化療和放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期別改變,預後得到大幅改善。
 
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術前放、化療反應不佳,術後要再追加放療或化療,或是免疫治療,以降低復發機率。免疫治療對於食道癌的效果仍在臨床試驗中,目前看來效果與化療差不多,未來希望能再進一步突破,帶給患者更多治療契機。食道癌第三期的患者5年以上存活率約為20~30%。
 
第四期食道癌一旦發生遠端的器官轉移,即進入第四期,「已屬全身性問題」,非單靠食道切除手術處理,須藉由化療或臨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局部位置再進行放射治療。第四期患者只有少數能有5年以上的長期存活率,不過隨著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少數患者經積極治療,例如肝轉移以電燒療法、肺部轉移採微創手術,再經由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仍有長期存活可能。
 
「中晚期的食道癌不代表沒有機會」,以臺大醫院為例,雖然7成患者就醫時已屬中晚期,不過經由外科手術積極治療、進行淋巴廓清,配合放療、化療,多科團隊努力下,半數患者有5年以上長期存活率,事實上是有機會的,不要失去希望。
 
「預防勝於治療」,遠離食道癌的威脅,首要之務就是遠離菸、酒、檳榔,也不要吃喝太燙口的食物,保護食道健康。
 
另外研究也發現,常吃深綠色蔬菜,可降低食道癌風險。常喝富含抗氧化物質的「綠茶」,也有助於減少食道癌的風險,不過泡茶後應放涼再喝,不要太燙口,否則適得其反。
 
在注重飲食與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之外,定期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是早期揪出食道癌的利器。
 
建議高危險群每年都要定期接受胃鏡檢查,例如有食道癌家族病史,菸酒檳榔習慣超過10年者,或是曾患癌症,特別是頭頸癌(下咽癌、口腔癌)患者,終其一生有20~30%會發生食道癌,要定期追蹤檢查,不可輕忽;非高危險群患者每2~3年接受一次胃鏡檢查即可。
 
一旦胃鏡檢查發現異常,可透過電腦斷層、支氣管鏡、全身正子攝影、內視鏡超音波等各項檢查加以細部確認,及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