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請問好心肝 憂鬱症會遺傳嗎?

返回上一層
父母都有憂鬱症憂鬱症會遺傳嗎?自律神經失調需要長期服藥嗎?焦慮症與恐慌症有什麼不同?心禾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吳思穎專業解答。
 
Q:父母都有憂鬱症 憂鬱症會遺傳嗎?
憂鬱症是一個在表現及成因方面都相當複雜的疾病。憂鬱的嚴重程度、症狀表現、發病年紀、性別、單次或重複發作、家族病史,這些因子不同的排列組何,可能面對的疾病病程和治療反應都是不盡相同的。
 
憂鬱症是否會遺傳?有憂鬱症的人,家族中有其他憂鬱症親人的比率的確較高。根據家庭研究,憂鬱症患者其一等親的家人有憂鬱症的相對風險為一般人的2.84倍。
 
家族中較高的疾病相對風險主要是透過基因的關連性來影響。依據大規模的雙胞胎研究結果,憂鬱症的遺傳率約在37%,也就是憂鬱症的表現與否(或者表現的多樣化),基因相關的因素可以解釋其中約四成的表現,而其餘六成則與個體的生活環境相關。環境的因素包涵:童年成長經驗(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家庭互動、是否經歷不利事件)、生活壓力事件、以及社會環境(貧窮、剝奪)的影響。
 
所以,基因有其關連性,但只佔其中一部分。其他的環境因子,則是從小可以去做最佳化的調整,以期對身心發展達到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效果。
 
Q:自律神經失調 需要長期服藥嗎?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情緒、自體免疫、神經退化性疾病等。不同的病理因素,其治療策略各不相同。
 
與慢性壓力、焦慮、憂鬱相關的自律神經失調,在非藥物的治療著重三方面:
1. 減輕壓力源。
2. 建立壓力調適技巧。 
3. 養成健康生活作息。
 
藥物治療的角色在於提升大腦血清素濃度,以協助神經傳導素之間重新達成平衡。因此從治療的角度來看,大腦生理方面和心理環境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若平衡達成,心理環境方面的自我照顧做得良好,藥物自然有減少其相對重要性的可能。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和醫師討論減藥的策略,及需要注意的指標,是有可能成功的。
 
Q:焦慮症與恐慌症 有什麼不同?
A:焦慮症為一個總稱,涵蓋了多種病況,包括: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強迫症、畏懼症。它們的共通點就是以強烈的焦慮為主要表現,而依成因不同、疾病行為不同而再有分類。
 
恐慌症的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的(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強烈焦慮,伴隨明顯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可能為頭痛頭暈、胸悶痛、喘不過氣、心悸、哽塞感、腸胃不適、冒汗、顫抖等)。患者因為這些不適,可能會極為害怕,感覺自己身體失去控制,並反覆懷疑自己是否有重大且危及生命的疾病,因而常跑急診或各醫院門診求治,但卻查不出明確的生理問題。患者在找不到合理診斷又缺乏適當治療時,不僅身心極為痛苦,也會發展出一些迴避的行為,譬如避免一個人出門、不敢去空曠無人的地方、不敢坐飛機或開車上高速公路,以防身體出狀況時,自己無法逃脫或求助。這些迴避行為往往會對日常生活功能帶來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