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B肝疫苗怎麼打?楊培銘教授專業解說

返回上一層
肝病在台灣堪稱國病,所幸醫學、生技日新月異,B肝目前也有疫苗可以預防,很多人對於疫苗的施打也有不同的疑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曾在廣播節目接受專訪時仔細說明。
 
B肝疫苗全面開打至今已經33年,一般出生時打第一劑、滿月時打第二劑、第六個月施打第三劑,而未施打過也未受感染的成人施打疫苗的週期也是相同,而疫苗是一個經過基因工程製造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分子,打入體內會刺激人體的T細胞、B細胞後製造抗體,期間不斷地刺激就能強化製造抗體。打完三劑疫苗後,透過抽血確認產生足夠量的B肝表面抗體後,效期大約十年,之後的效力可能因為沒有B型肝炎病毒刺激而削減。
 
免疫記憶亦即細胞是否還記得B肝病毒。若有記憶,一旦B肝病毒入侵,免疫細胞仍能識得,並很快消滅它。有抗體就是有免疫記憶的保證,但沒有抗體,卻不代表免疫記憶也消失了。檢測是否還有免疫記憶的方式,是找一群小時候打過疫苗,但體內無B肝抗體也沒帶原的大學生進行檢測。一開始先補打一針疫苗,7~10天後抽血檢測,若有免疫記憶,抗體就會上升,沒有免疫記憶的人,抗體要到一個月以後才會出現,由抗體出現的速度來判定有無。檢測結果發現八成的人即使打了一針,在7~10天內仍測不到抗體,亦即沒有免疫記憶。但令人憂慮的是抗體濃度低的時候剛好遇見大量病毒入侵,有可能來不及製造抗體,因而遭病毒入侵,因此可以選擇補打。
 
楊培銘教授進一步指出,有10%可能因為體質的關係,疫苗再怎麼打,B細胞就是不會產生抗體,由於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肝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以及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只要在行為上謹慎,另外,對於刺青、捐血、輸血等見血的動作,要確保針頭是一次性使用的,仍是可以遠離病毒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