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影音肝病資訊

一日病理非難事 關鍵在脫水|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病理報告準確與否,牽涉到很多環節,從一開始的檢體取得就很重要,當檢體送病理實驗室後,先依照臨床醫師的需求來進行檢體的處理。例如若醫師認為有需要,會先留一部分檢體做新鮮的組織標本,冰凍起來。其他剩下的檢體通常會以以下程序處理:
先以10%中性福馬林固定,再經脫水機處理、包埋成蠟塊、切片、染色、特殊染色等程序,最快第二天就可以看初步結果。
 
其中脫水是關鍵,因為檢體要包埋在蠟裡,一定要確保脫水完全,否則會有染色上模糊不清之處。
 
以福馬林固定檢體也很重要,通常福馬林的穿透度約每小時1公釐,而5個小時則無法再固定,所以根據厚度取決需固定時間,若固定不足時,細胞會曲解,判定上則會有誤差。
 
雖然上述過程中有些環節可以仰賴儀器處理,但在結果的判讀上仍須靠病理科醫師一件一件判讀,所以醫師每天可以判讀的量應該是有限的。
 
近來AI人工智慧掀起旋風,病理科也導入了AI人工智慧,朝向「數位病理」發展,也就是將片子掃描後,交給電腦判讀。在此之前,病理科醫師必須先把「人工智慧」訓練好,才能達到一定的準確率。
 
另外,因醫療儀器的進步,現在有機會做到「一日病理」,也就是從檢體送到實驗室到報告出爐,可以在24小時內完成。主要的關鍵是利用微波脫水處理機,用微波方式脫水,2~3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傳統脫水則是用酒精、甲苯的方式進行,至少需過夜。不過目前微波快速脫水機比較適合少量的標本,一次頂多放5、60個檢體,如果是一般大型醫院,一天處理的檢體量可能多達5、600個,就目前仍不適合使用微波脫水機,仍須使用傳統的脫水方式。
 
文章內容詳見 https://pse.is/44rp8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