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6期

出刊日:2021-10-13

返回上一層

漫畫才子蕭言中罹患大腸癌第四期 積極治療 與時間賽跑

台灣知名漫畫家蕭言中日前舉行作品展,自曝於2019年7月確診大腸癌,且已進展至第四期,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和肺臟。他積極接受治療,近一年來歷經至少18次化療、5次手術,並於2021年1月開刀切除肺部腫瘤。媒體報導,56歲的他還有很多願望想完成,坦言「在跟時間賽跑」,盼藉由畫畫對抗死亡,度過人生低潮。
 
台灣大腸癌在過去1、20年增加快速,已登上國人頭號癌症冠軍多年。每年約1萬6千人罹病,其中50歲以上的患者占近9成。
 
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曾接受《好健康》訪問表示,一般來說,大便中有血、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等,是罹患大腸癌可能出現的症狀,然而實際上,零期到一期甚至二期的大腸癌,幾乎都無症狀,當發生解血便、貧血,通常都是第三期、第四期了。所以要發現早期的大腸癌,不能靠症狀,一定要靠篩檢。
 
政府從民國93年開始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FIT)」,呈陽性者則安排進一步大腸鏡檢查。這項大腸癌篩檢政策已推行多年,目前統計,有篩檢與沒篩檢的民眾,死亡率大約相差35%。換言之,只要領了「糞便管」、做了篩檢,相當於進入「勝利組」;反之,沒做過篩檢的人,有較大機率因大腸癌而危及生命。
 
在台灣,50歲以上者如果一輩子都不做大腸癌篩檢,終身罹患率是7%,相當於15人就有一位,尤其男性罹患率又高於女性。惟有篩檢,才能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息肉,加以切除,從而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由於大腸癌的特性是病程進展速度不快,只要能早期發現,存活率都不錯。零期大腸癌的5年存活率幾乎100%,第一期約92%~93%、第二期約70~80%,第三期約60%,第四期僅剩不到20%;第一期與第四期大腸癌的存活率幾乎可說是天差地遠,顯示篩檢的重要性。
【圖說】
糞便潛血陽性者,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