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8期

出刊日:2022-04-15

返回上一層

LiverNews / 從肝病之島變國際典範 肝基會分享台灣肝病防治成果

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前所未有的環境改變,也突顯早期診斷對疾病預防的重要性。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受邀出席國際論壇,與亞洲各國檢驗與感染科專家在線上共同交流;我國肝病防治的亮眼表現,成為各國探討與效法的對象。
 
《Dia:gram》期刊於2022年3月16日舉辦「COVID-19下的檢測與診斷躍進——亞太區診斷論壇」,楊培銘教授以肝病為例與各國分享防治經驗。台灣曾是全世界B型肝炎帶原率最高的國家之一;C型肝炎的盛行率也高於亞洲鄰國,可說是「肝病之島」;然而在政府、民間一同協力下,透過「提供免費檢測、推廣大眾衛教與加強診斷認知及肝病預防」,已有顯著成績。肝癌年發病率已從2005年之前的第1位下降到第4位;肝硬化和慢性肝病也從2015 年以來的第6大死因下降到第10位;更有望超前世界衛生組織,提前於2025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
 
  據統計,8成以上肝癌為慢性B、C型肝炎造成,肝臟疾病須歷經慢性肝炎、肝硬化至最後演變為肝癌,也是俗稱的「慢性肝病三部曲」;而「主動篩檢、積極就醫、及早治療」則是肝病防治的重要三部曲。從早期發現潛在健康問題、確定治療方針到監測治療效果,「診斷在每一步都發揮重要效用。」楊培銘教授強調。
 
  例如,透過血液檢測B肝表面抗原(HBsAg)和C肝抗體(Anti-HCV)可確認感染狀況、判斷是否需定期就醫;血液病毒量檢測則可做為用藥規劃、成果評估或警示抗藥性與否的重要指標。在定期追蹤中,肝發炎指數AST(GOT)、ALT(GPT)檢測可檢視肝臟是否發炎,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測搭配腹部超音波檢查可發現是否有異常腫瘤,以作為疾病早期發現與有效治療的關鍵。
 
  肝基會投入肝病衛教推廣多年,不僅已舉辦超過千場防治宣導講座、700多次免費肝病篩查,惠及60多萬人;去年(2021)更發起「今年超了沒?」腹超十年計畫公益活動,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並與各縣市醫院合作提供上千個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名額,為提升篩檢普及化與早期診斷持續努力。
 

►楊培銘教授受邀參加國際論壇,與各國分享台灣肝病防治經驗。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