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當腸道菌失衡了,如何治療呢?|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目前有兩大方向,一是想辦法補一些好菌,不管是利用益生菌、益生元(prebiotics,有助於益生菌的食物)、後生質(postbiotic,細菌的代謝產物),或是從健康人糞便中萃取出的微菌叢。二是針對壞菌來處理,想辦法削減壞菌的惡勢力。

微菌叢植入屬於第一種,也已經被運用在臨床治療上,主要是針對感染困難梭狀桿菌的病人。這些病人會一直拉肚子、腸道發炎,又具有嚴重抗藥性,而將健康人糞便裡的菌叢提取出來,做成膠囊以口服的方式,或利用大腸鏡把這些菌叢或是細菌代謝物植入到這類病人的腸道中,就有機會藉著改善腸道菌相,恢復腸道的健康。至於補充益生菌或其他好菌可否改善肝臟疾病?目前尚未發現特定菌種有此種效果。

而針對壞菌處理這部分,因抗生素不管好菌、壞菌一律通殺,並非上策;有一些作法是給予噬菌體。噬菌體是一種寄生於細菌體內的病毒,被認為是細菌的敵人。它們會利用細菌作為宿主來繁殖,能像忍者一樣潛伏在細菌的菌叢中,跟著細菌一起分裂成長,等到適當的時機,開始作用,讓被鎖定的細菌陣亡,達到減少特定壞菌的目標,而不會影響到其它好菌。因此,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噬菌體去對付特定壞菌,可能是解方,也是熱門研究方向。

還有一種作法是給予特殊的「基因改造細菌」(engineered bacteria),也就是將細菌做基因改造後輸入體內,有些基因改造菌可以製造出一些類似抗生素的效果去對抗細菌;也有基因改造細菌可以分泌GLP-1,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使胰島素抗性下降,可以控制血糖;也有基因改造細菌可以影響氨的代謝,減少肝硬化病人肝昏迷的狀況。不過,噬菌體與基因改造細菌大多還在細胞實驗階段,期待未來能有所突破,也許透過調整腸道菌叢,就能扭轉各類疾病!

諮詢╱蘇東弘(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