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銘鈞教授專業解答 大腸癌如何早期發現?|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大腸癌早期沒有症狀,若出現症狀,呈現的型式也很多樣,像是便秘、腹瀉、腹痛、體重減輕、便血、排泄黏液、貧血、食慾不振、腹部有硬塊等,如果出現任何徵兆,都應及時就醫。
國健署所建議的50歲至未滿75歲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是針對無症狀者,實際上,無論年齡,只要有症狀都應該盡速就醫。至於高危險族群,包括大腸內曾有息肉,一等親內曾發生大腸癌,骨盆腔附近曾做過電療或膽囊切除等患者,都需遵從醫師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門診中若高度懷疑可能罹患大腸癌,醫師透過「肛診」檢查,也能找出將近10%以上的早期直腸癌患者。
如果做大腸鏡後發現沒問題,依照國健署成人健檢的建議定期做篩檢即可。一旦在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息肉,大小不到1公分者,3~5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即可。一般推估,1公分左右的息肉若放著不處置,約7年左右才會惡化,而90%的大腸癌是息肉轉變而來的,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仍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方法。
因大腸癌開過刀的病患,建議開刀後5年內要規則安排大腸鏡檢查,5年過後定期進行篩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