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故事好心肝故事

好心肝故事|肝癌病友陳怡君小姐 翻轉上一代諱疾忌醫觀念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肝癌

返回上一層
父親生前飽受肝病之苦,怡君在10年前參加肝基會舉辦的肝病篩檢活動,得知有B肝帶原,在好心肝門診遵循醫囑追蹤,在一次例行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小型肝癌,慶幸因定期追蹤,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撰稿∕陳淑卿
 
「在我抗癌期間,許金川教授與好心肝醫療團隊待我如家人般的溫暖關懷,讓我能夠更有勇氣、更堅強的面對挑戰,不再感到孤單!」去年底,肝基會榮獲2024香港愛心獎,在鳳凰衛視播出的得獎者影片中,45歲的陳怡君小姐溫柔而堅定地訴說肝癌病友心境。「手術前,我祈求菩薩保佑,順利過關的話,我一定會好好做公益回饋社會,感謝菩薩願意給我機會,以病友身分提醒肝臟檢查的重要,實現我的承諾。」
 
怡君的父親生前與肝病搏鬥,同時有B肝與C肝,曾因猛爆性肝炎住進加護病房,雖挺過危急,但之後因肝硬化併發症,多次進出醫院,2016年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辭世。至於早年因心肌梗塞而逝的母親是否有肝病?就無從得知了。
 
定期追蹤檢查,對自己健康負責
在病榻前侍親期間,怡君眼見父親受病痛折磨,家人身心煎熬萬分,使她體認肝病的嚴重性,也對自身健康特別警覺。「為何我們家的人生病都如此緊急?我想是因為上一輩比較忍痛,且諱疾忌醫。」當時35歲的怡君告訴自己要翻轉這樣的觀念,適巧在南港逛街時遇到肝基會舉辦免費肝病篩檢活動,心中的警示讓她毫不猶豫捲起袖子抽血,接獲檢驗結果是B肝帶原者。從那時起,她開始固定每半年至好心肝門診中心就診,抽血檢查肝功能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持續10年追蹤不曾缺席。
 
當時,好心肝門診中心剛成立不久,「我一走進來,哇!跟一般的醫療院所很不一樣呢!新穎、舒適、溫馨,幫我診治的林姿伶醫師很溫柔細心,一直讓我很安心。」怡君深知定期追蹤是守護健康的最佳方式,這份堅持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的承諾。
 
意外發現肝癌,手術順利切除
2024年4月間的例行回診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林姿伶醫師仔細掃描發覺了異狀,告知在右肝發現了2.8公分的不明腫瘤,經轉診臺大醫院徐士哲醫師做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肝細胞癌,「我非常震驚,因為完全沒有症狀,我覺得天都塌了,心情非常沉重,怎麼可能是我?老天爺為什麼要給我這麼大的考驗?」怡君明白,逃避無濟於事,當下選擇冷靜下來,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並很快決定接受治療。雖然內心忐忑,但她告訴自己要勇敢面對。
 
距離手術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她積極調整作息、飲食習慣、維持運動,希望將身體調整到最好的狀態,交給醫師醫治,也是對自己及醫師的尊重。然而內心還是隱隱的不安,還能怎麼做才能更好?她想到向好心肝尋求協助,於是在「好心肝意見回饋」寫下她的憂慮,很快地,接到基金會副總監游惠珠護理師的關懷電話,她告訴怡君已經做得很好了,安慰她若心情不好,吃塊蛋糕也沒關係的,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我太感動了,沒想到我的留言,能得到關心家人般的即刻回覆,在我壓力大到快要溺水時,猶如給了一條繩子,讓我浮出水面得以喘息,好心肝真的是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將身心調整至最佳狀態,怡君在5月底接受達文西手術,由吳耀銘教授施行腫瘤切除,手術順利,術後恢復良好。
 
怡君感謝臺大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特別是吳耀銘教授精湛的醫術給她延續生命的機會。護理師還提醒家人需檢查是否有B肝,所幸75年次的妹妹跟81年次的弟弟出生時有施打B型肝炎疫苗,經檢查已有抗體。
 
定期腹超檢查,得以及早治療
「從發現腫瘤、轉診到臺大接受治療,再到術後的持續追蹤檢查,好心肝團隊讓我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與關懷,給了我無比的安心。朱慧敏等護理師幾乎每天來病房探視,親切地關心我的恢復情況,鼓勵我要加油。他們的支持不僅是專業上的,更是心理上的,讓我在面對挑戰時不再感到孤單,而是多了一份力量與勇氣。」怡君一再感念好心肝團隊的陪伴與關懷。
 
這段歷程令她深刻體會到,醫療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人性光輝的體現。更重要的是,透過未曾間斷的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幸運地早期發現肝癌,得以手術順利康復,這一切都歸功於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讓她能挽回健康,繼續擁抱生命的美好!
圖說:陳怡君小姐歷經疾病與康復的過程,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