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95期

出刊日:2021-07-15

返回上一層

【請問好心肝】骨關節炎5問 許秉寧教授 專業解答

許秉寧教授 專業解析
好心肝門診中心免疫風濕科特聘教授
臺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及內科教授
醫學專長:免疫風濕疾病
 
Q1:造成骨關節炎的原因?
A: 「骨關節炎」是醫學專業名詞,俗稱「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發生原因與老化有關。
 
關節的活動,就像門一樣,新門因門栓潤滑油充足好推開,但是開關門久了,潤滑油乾涸,門就變得卡卡的。當人體骨關節中間的軟骨膠原成分(膠原蛋白、關節液等)流失退化變性,導致海綿組織不足,關節與關節間靠近而互相磨損,就會有卡卡不靈活、活動疼痛等發炎症狀,當行走、活動關節使用得越頻繁,症狀就更明顯,因此一旦發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常因活動疼痛而更不太敢活動。
 
Q2:骨關節炎的症狀?與其他關節炎如何區分?
A: 骨關節炎好發於負重的關節,最常見的是膝關節及背部脊椎,最主要的症狀是疼痛與僵硬。由於這些骨骼必須承受身體的重量,例如膝關節要承受全身體重,在上下樓梯、行走時會特別酸痛;而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不只容易引起下背痛,骨骼為了增加承受重量的能力,會有不正常增生而形成「骨刺」。骨刺可能進一步引起神經壓迫症狀,例如坐骨神經痛,通常都是這樣形成。
 
還有兩種以關節疼痛為症狀的疾病常為人所混淆,一是風濕性關節炎,二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由於發生年齡接近、症狀相似,而不易區分。
 
風濕性關節炎通常指的是包括肌肉、肌腱、肌筋膜等軟組織的發炎,也是因退化與長期使用引起的症狀,常發生於肩膀或手腳部位,例如五十肩等運動傷害,因為長久的病程會導致肩部肌肉等軟組織沾黏而引起酸痛,而這類的發炎很容易因為天候變化而使症狀加重。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從字面上就可知其症狀「類似」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隨著天氣變冷或氣壓加大等的影響而引起疼痛。此症最初攻擊的關節以手指等小關節為主,患者在早上起來時容易感覺手指僵硬腫脹,稱為「晨僵」,一般活動半小時左右症狀減輕或消失。
 
要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人體免疫細胞攻擊身體的關節和各器官,是一種漸進性破壞的疾病,如果沒有正確治療而持續發炎,免疫系統攻擊全身組織,不只手指、手腕等小關節首當其衝被破壞變形,腎臟、心臟等器官也會受損。
 
 
Q3:骨關節炎一定要服藥嗎?長期服藥會有什麼副作用?
A: 很多人都以為退化性關節炎必須長期服藥,其實治療有3原則:藥物、休息及保養。只需在有症狀的時候服用藥物,沒有症狀時,治療的重點在讓關節適度休息,避免進一步加重關節承受身體的重量。另外則是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減少負重關節的負擔。
 
至於有人擔心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可能有健康疑慮,其實目前的藥物科技進步,雖然有刺激腸胃道的副作用,但新一代的消炎止痛藥物此類副作用明顯減少。一般建議是症狀治療,患者只要遵醫囑用藥,安全性是很高的。
 
Q4:骨關節炎什麼狀況下必須要手術治療?
A: 骨關節炎的第一線治療還是以內科藥物治療為主,一般消炎止痛藥可以發揮相當有效的效果,多可以恢復正常行動力,但是隨著老化,關節退化會持續進行,藥物的止痛效果可能有限,此時可配合物理治療、穿背架支撐、持拐杖等輔助療法。
 
目前醫學界有的會採取注射填充物等療法,如果都無法改善,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目前關節置換手術進步,安全性高,人工關節科技也很進步,唯一的缺點是仍有使用年限。
 
Q5:骨關節炎在日常保養上可以怎麼做?須避免的動作?
A: 倘若發現有骨關節炎初期就即刻保養,可以延緩關節損耗的時間。首先是減重,關節的使用壽命和體重有很密切的關係,體重過重的患者只要減重就能大幅降低關節疼痛的風險。其次是減少負重關節的過度使用,像跑步、爬山、跳躍等會加重負重關節負擔的運動都要少做。但是有關節退化的人絕對不能因為酸痛而不動,建議可以進行游泳、快走等輕度的活動,才能維持骨關節的靈活性。
 
同時要注意,應避免維持同一姿勢太久,例如久站、久坐等,必要時可利用拐杖輔助支持,避免蹲下、坐低板凳等增加膝蓋負擔的動作和姿勢。雖然現在很流行深蹲運動加強大腿肌力,但是深蹲姿勢錯誤反而可能加重關節負擔,務必要小心。
 
科學證實,適度補充glucosamine(葡萄醣胺)對減緩骨關節退化有幫助,但由於人體對葡萄糖胺的吸收量有限,應適度補充為宜。
(整理/丁馬)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