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上嗝氣」也易被誤認為胃食道逆流!|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有一群患者長期持續的嗝氣,也常被當做胃食道逆流患者,實則為「胃上嗝氣」(supragastric belching)所致,服用PPI藥物對於病情沒有改善效果。
一般所稱的「嗝氣」是指「胃嗝氣」(belching),因為進食時空氣跑到胃裡,經由嗝氣達到把空氣排出的作用,例如喝完碳酸飲料後,通常氣嗝出來就沒事了。但「胃上嗝氣」不同,患者一開始可能因為緊張焦慮,為了舒緩食道或胸口的不適感,頻繁嗝出少量空氣,時日一長,往往不自覺地把空氣吞進食道再嗝出,不斷重複動作、發出聲音。有時也合併胃酸逆流,所以病人或醫師也因此認為是胃食道逆流,使用PPI藥物治療。
例如有位30多歲的年輕人長期打嗝及胃酸逆流,一直以為是胃食道逆流所致,甚至自費接受最新的內視鏡手術將賁門縮緊仍未改善,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患者經轉介至臺大醫院接受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及24小時食道酸鹼值阻抗測定,才發現他的胃酸逆流主要是過多的胃上嗝氣引起!因此,除了給予PPI治療胃酸,也安排他接受吞嚥訓練及語言治療,結果症狀大為改善,幾乎不用再服用PPI。
由於胃上嗝氣屬於「行為」造成的疾病,診斷確立後,會轉介至耳鼻喉科評估,由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或呼吸)訓練和語言治療,教導患者學習正確的呼吸與吞嚥方式,正確運用肌肉,避免錯誤的吞空氣行為,並照會身心科。這類患者因為找到了真正的病因,接受正確的治療方式,病情都能明顯的改善,回復正常生活。
諮詢╱ 曾屏輝(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內視鏡科主任、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暨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