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內痔還外痔?該怎麼分!|好心肝·好健康

返回上一層

痔瘡的依其發生位置可分為「內痔」與「外痔」,主要依據齒狀線(dentate line)進行區分。齒狀線是肛門皮膚與直腸黏膜的交界處,約位於肛門口內2公分處。齒狀線以上的痔瘡稱為內痔,由於此區域缺乏痛覺神經分布,因此內痔通常不會引起劇烈疼痛,主要症狀包括流血、腫脹及脫垂,除非伴隨血栓形成,才可能感到疼痛。

內痔依嚴重程度分為四級:
第一級:無脫垂,僅有血管突起。
第二級:排便時脫垂,但能自動回縮。
第三級:脫垂後需手動推回。
第四級:脫垂且無法手動推回。

相對地,齒狀線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此區域具痛覺神經分布,因此當外痔脫垂腫大或形成血栓時,患者往往會感到劇烈疼痛。臨床上,大部分患者同時患有內痔和外痔,這種情況稱為「混合痔」。

診斷痔瘡時,醫師通常會進行肛門指診及肛門鏡檢查,以確認病情。此外,考量到大腸癌的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若患者出現血便症狀,醫師可能會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癌導致出血的可能性。

痔瘡是否需要積極治療,主要取決於患者的意願及症狀的嚴重程度。一般而言,當痔瘡引起劇烈疼痛、頻繁出血,或脫垂嚴重到需要手動推回甚至無法推回時,會對生活品質造成明顯影響,醫師通常建議積極治療。

諮詢/洪基翔(臺大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你或許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