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08期

出刊日:2024-10-15

返回上一層

好心肝故事|肝硬化病友蔡正順先生 喝酒又吃保健食品引發肝衰竭 姪女捐肝救他一命

撰稿/陳淑卿
 
換肝已13年的蔡正順先生原是運動健將,自覺身強體壯,也不知自己肝已硬化,萬萬沒想到會因為發生猛爆性肝炎瞬時倒下,乃至形容枯槁的模樣,那時他正值壯年。

蔡先生與母親都是B肝帶原者,母親85歲時因肝硬化病逝,蔡先生也不自知地走向肝硬化的命運。他記得大學時捐血後被通知「不適合」,但他對肝病毫無認知,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之後的30年之間,只做過一次的腹部超音波檢查。

母親肝硬化過世,想保肝求心安
14年前,他因工作屬性關係,常需飲酒交際應酬,他想母親是因肝硬化而逝,於是就買了市面上的保肝丸及保健食品想「保肝」。想不到吃了幾個月之後,感覺到很疲倦,眼睛很黃,小便也是茶葉色的。他以為是工作太忙的關係,不大在意,但愈來愈累,於是到附近醫院就醫。醫師一看已是黃疸樣態,抽血驗肝指數達一千兩百多,超音波一做肝硬化嚴重。「你還有辦法騎車來啊!像你這樣應該要躺在床上了!」醫師囑咐立即去大醫院住院。

剛住院的半個月還能吃喝,之後就每況愈下,肝指數直飆兩千以上,不僅臉色黃,連頭皮都一片黃,整個人變得又黑又瘦,並出現腹水症狀。抽了4次的腹水,服用抗病毒藥物兩周後,黃疸數值仍未下降,「想想都快可以退休了,為什麼得這個病?真的痛苦到不想活了!」尤其當醫師告知該用的藥都用了,他只有無奈與絕望,全家陷入愁雲慘霧之中。

太太拚了命急著搜尋肝病治療資訊,某日她看到臺大許金川教授在電視節目上宣導肝病防治,想想不妨向這位肝病權威求助,於是辦理轉院。經許教授診查,需要儘快評估換肝,當時蔡先生已到肝昏迷的狀態。

換肝求生,珍惜姪女的孝心
原本家人都不贊同換肝,只有太太主張要換,當時臺大醫院陳健弘醫師也建議趁還年輕,有適合的肝就做移植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於是開始進行肝臟移植的評估及登記程序。其實很快地排到了一位腦死患者捐屍肝,並配對成功,雖然得來不易,但當下他與家人無法在幾小時內做決定,於是機會就讓給下一位需要的病人。

還好尚有一線生機。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活肝移植的肝臟捐贈者必須要移植於其五等親以內的血親、配偶或姻親。這時有五位家人主動表達捐肝意願,太太、兒子、大姊、外甥、姪女全都到醫院做配對,比對結果大哥的女兒吻合捐肝條件,而她外表看來卻是最為孱弱的。當時未婚、35歲的姪女勇敢站出來:「叔叔,我來捐肝給你,但我只有一個需求,可以請醫師幫我把傷口縫漂亮一點嗎?」蔡家兄弟姊妹感情甚篤,他的大哥大嫂也同意女兒捐肝給叔叔,此般親情難能可貴。

然而由於姪女沒有B肝抗體,須施打B肝疫苗刺激產生具有保護力的表面抗體,這一等需要6個月的時間。在等待換肝的這段期間,經醫療團隊醫治照料,蔡先生自己也很努力調養身體,到了要換肝那一天,護理師訝異地看到他氣色已經好很多。

在一切準備妥當下,由臺大外科胡瑞恆教授主刀,姪女的肝順利移植到親叔身上,穩定了12個年頭。直到2023年因膽管腫大曾住院治療,經何承懋醫師醫治,至今也都維持穩定。而姪女捐肝後的狀況也維持良好。

提起姪女,蔡先生有滿滿的不捨:「這是一輩子的恩情,真的虧欠她太多了,難以言喻的愧疚感。」珍惜姪女的孝心,蔡先生小心保護這新生的肝臟。

感謝醫療團隊,絕望中望見希望
「我要特別感謝許金川教授及朱慧敏護理師的鼓勵,在我最絕望的時候,讓我感受到希望!」蔡先生直言,若不是轉到臺大醫院醫治,可能已經一命嗚呼。

蔡先生直到病發入院檢查才知道自己原來有B型肝炎及肝硬化,只是肝功能還可以勉強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因此自己沒感覺異樣。直到他想服用保肝丸及保健食品來保肝,反而誘發生了猛爆性肝炎,出現黃疸及腹水,才發現大事不妙,趕快去就診。

以前B型肝炎沒有特效藥,因此不少民眾喜歡吃各種號稱可以保肝的藥品或補品來顧肝,反而誘發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肝臟,引起猛爆性肝炎,甚至因而喪命。蔡先生幸好有家人可以捐肝,讓他可以回復彩色人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圖說:蔡太太護夫心切,搜尋肝病治療資訊,夫妻倆至臺大醫院向許金川教授求助。(圖/蔡正順提供)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