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07期

出刊日:2024-07-12

返回上一層

偏鄉離島宮廟監獄…哪裡需要哪裡去 肝病防治列車 篩檢不中斷

提到保肝,國人往往想知道「吃什麼可以保肝」,或是深信熬夜會傷肝,事實上,肝炎病毒才是台灣肝病的主要禍首,保肝的第一步是抽血檢驗B、C肝。許多人對自己的血型、星座知之甚詳,卻對自己有沒有B、C肝一臉茫然,這正是早期肝病防治的最大痛點。
 
基金會成立後,當務之急就是喚醒國人對肝病的正確認知,因為當年不少國人不了解B、C肝病毒,深信肝病就是「肝火旺」,常常自行服用來路不明中草藥或被很多誇大不實的保健食品給矇騙,以為能增強免疫力,強健肝臟,殊不知此舉只是「火上加油」,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急性肝炎甚至猛爆性肝炎。
 
基金會除了免費發送「肝病防治特刊」(後更名為好心肝會刊),由臺大教授、醫師親自撰寫衛教文章教導國人認識B、C肝病毒的危害,更展開免費篩檢服務。因為當時國人普遍不知自己是否有B肝或C肝,加上有B、C肝甚至肝硬化或肝癌也多半沒有症狀,民眾不會有警覺,抽血檢驗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是唯一的辦法。
 
參與第一次篩檢
黃小姐「救了自己一命」
1994年6月取得教育部核准設立後,肝基會隨即於隔年6月25日在臺大醫院舉辦第一次的肝病講座及肝癌高危險群超音波免費篩檢。
 
有位30歲的黃小姐在報紙上看到篩檢消息,提到B肝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有B肝的她內心警鈴大作,便拉著弟弟陪同,前往臺大醫院。儘管人潮洶湧,在弟弟勸說下決定排隊檢查。幫她照超音波的是臺大胃腸肝膽科李宣書醫師,檢查後告知:「肝臟有陰影,請找時間至門診進一步檢查。」黃小姐震驚不已,「我那時覺得自己恐怕只剩一、兩年的生命了,經常想著想著,就嚎啕大哭起來。」
 
後來檢查確認黃小姐的肝臟有4公分腫瘤,手術由外科李伯皇教授主刀,將她左肝及膽囊整個切除,病理報告證實是「肝內膽管癌」。
 
值得慶賀的是,30年後黃小姐依然健康,她還保留了當年刊登篩檢消息的舊報紙,泛黃的紙片是她救了自己一命的證明。
 
這次活動經媒體報導後迴響熱烈,1996年4月14日,基金會再接再厲於臺大醫院舉辦「免費肝炎大檢驗」,為民眾免費抽血驗B、C型肝炎。當天清晨,長龍隊伍從醫院內排到外面,場面十分壯觀,估計約4千人參與。從此,一場又一場遍及全台各地的肝炎篩檢活動,成為基金會主要的任務。
志工忙碌身影穿梭現場
汗水濕透了背心
有感於其他鄉鎮居民對肝病篩檢有迫切需要,「肝病防治列車」陸續開往全國各地,每次的篩檢活動現場,充滿了助人為樂的動人身影。某一年夏天在偏鄉,臨時搭建的檢查室只有一台老舊風扇轉速緩慢,空氣悶熱,工作人員依然堅守崗位,任憑汗水從裡滲透到外,襯衫濕透一片,甚至連穿在外面的志工背心也被汗水潤濕了。另一個場景在離島,工作人員推著笨重醫療裝備輾轉搭船,嚴重暈吐,暈頭轉向回到平地後,醫護志工們仍打起精神,拿起水壺喝一口水後立刻上緊發條,有人搬著物資箱、有人拉著裝載超音波儀器的行李箱,在崎嶇不平的石子路上賣力推著,趕往診療間,幫民眾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不論深山部落或偏鄉僻壤,總能看到肝基會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這是台灣最美好的風景。
 
篩檢這麼辛苦,是什麼信念促使大家堅持至今?理由無他,不希望遺憾一再發生。
 
有一年基金會在台東鹿野鄉遇到一位種釋迦的果農,他主動幫忙布置場地,黃老師便提醒他順便去做檢查。沒想到醫師以腹部超音波一看,竟然發現他有多顆肝腫瘤,其中一顆像釋迦一樣大,趕緊將他轉介至鄰近醫院,並叮囑他要接受治療。通常篩檢活動結束後,需就醫或轉診的民眾,護理師會一一追蹤,但是肝基會護理師打了幾次電話都聯絡不上這位果農,最後電話終於接通,果農表示一定要先完成這季的釋迦收成,才能去動手術,因為這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不久後,肝基會收到一大箱又大又甜的釋迦,打電話去致謝才知道,果農因病況不佳已經去世。黃老師感慨地說:「如果我們能更早去台東篩檢,也許就能救回一條性命。」
 
基金會每次到偏遠鄉鎮做篩檢時,會遇到許多這樣的「肝苦人」。他們為了生計,無暇理會自身疾病,結果拖過最佳治療時機。不希望這樣的悲劇一再發生,正是工作人員堅持不懈的動力。
 
高山險路、霧中駕車,不以為苦
有一年,強烈颱風剛走,中橫坍方大半,經搶修後只剩單向道勉強可讓車輛通行,路況極差。剛結束在梨山衛生所的篩檢,基金會總監黃(婉瓊)老師開著車,正準備往下一個篩檢地點前進,車內的工作人員們幾乎是半掩著雙眼不敢直視窗外,沿途一面是山、一面是溪谷,路面顛簸、滿地碎石,只要車體偏差些許毫米,恐將跌落萬丈深淵。然而,想到下一場還有許多民眾正等著篩檢,黃老師油門一催,繃緊了神經繼續趕路…
 
其實,類似這樣的驚險狀況在過去30年間發生無數次了,即使可能遭遇到各種危險,肝基會保肝列車依然翻山越嶺開往偏鄉、離島,深入全國各地鄉鎮、宮廟甚至監獄等地,醫護志工團隊無所不用其極,想方設法突破篩檢死角,並且動用社會愛心去幫助全國各處的弱勢朋友或勞動族群做肝篩,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全國民眾每個人都能檢驗B、C肝,大家一起來保肝,進而消滅肝病。
 
截至2024年5月底,肝基會共計舉辦了864場偏鄉篩檢,講座超過數千場,總服務人數近70萬人,里程數超過41萬公里,換算一下,肝基會保肝列車至今已環島395.5圈,繞地球將近10.3圈,行動力驚人。
 
前進監獄為受刑人篩檢
篩檢辦了一場又一場,在台灣本島、離島所有的偏鄉一一插旗,唯獨各地的監獄,因為沒有門路,只能留白。不過冥冥中似乎有安排,2005年,時任法務部長的施茂林部長來到了許金川教授的門診,施部長聽到肝基會多年來為各地肝苦人舉辦篩檢,也想到了監獄裡的受刑人,提議:何不來監獄篩檢?許金川教授相當支持,兩人的起心動念是希望這些受刑人未來出獄重返社會與工作崗位時,能有健康的身體。
然而監獄畢竟是集中了許多罪犯之處,多數人都會有點膽戰心驚,而獄方也為肝基會同仁安全著想,並未開放讓死刑犯與有暴力傾向的獄友參與篩檢。在監獄篩檢過程中也發生一些趣事,有時檢驗人員怎麼都抽不到血,受刑人說:「我來」,腳一抬,自己從腳底下抽血,令檢驗人員目瞪口呆。
 
第一次桃園監獄篩檢結束後,肝基會的腳步還前進到金門監獄、桃園女子監獄、綠島監獄、澎湖監獄、台北看守所等地,幾年來共走進了6個監獄、篩檢了3196位受刑人。而這些受刑人中,吸毒入獄者眾多,吸毒者因共用針頭,在所有接受篩檢的人數中,有37.6%罹患C型肝炎,所有的篩檢結果交給當地衛生所協助後續的追蹤。
 
結合宮廟,保平安也保肝
民間信仰的力量很強大,是許多善男信女生活重心之一,於是肝基會決定再度主動出擊,結合不同的宗教團體及宮廟,自2006年起,首度與高雄市代天宮合辦篩檢宣導,往後幾年陸續與屏東東港東隆宮、台北松山慈祐宮、台北木柵指南宮、新北蘆洲湧蓮寺、台北艋舺龍山寺攜手做篩檢。
 
例如2020年,肝基會與艋舺龍山寺聯合舉辦「免費肝炎及肝癌大篩檢」活動,同時啟動「保肝健康認知問卷」,雖然正值Covid-19疫情,民眾戴著口罩仍踴躍參與,問卷調查活動開始3.5小時後,即突破4500人金氏世界紀錄門檻,活動從早上8點持續到下午2點,在6小時內有高達8032人完成篩檢,創下金氏世界紀錄!宮廟模式很成功,讓肝基會士氣大增,再接再厲往各地宮廟前進。
圖說:2020年肝基會與龍山寺合辦肝炎篩檢活動十分成功,篩檢人數也創下紀錄。
圖說:肝基會曾於松山慈祐宮舉辦保肝篩檢活動,並祈求眾生平安。
 
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運動開跑
抽血以外,腹部超音波同樣重要,因為肝臟無痛覺神經,加上只要有四分之一的肝臟還正常,就可以「自我感覺良好」,難以察覺問題。自2021年起,肝基會響應每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推動「今年超了沒?全台免費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號召全台醫療院所響應。
 
活動至2024年已連續舉辦4年,篩檢人數不斷創新高。以2023年為例,共24家醫療院所動員近90位肝膽胃腸專科醫師、700位醫護義工,全國同步為40歲以上的民眾免費進行腹部超音波篩檢,涵蓋肝、膽、胰、脾、腎臟,3小時內篩檢4663人!
 
活動很成功、結果卻讓人憂心,有8成民眾檢出異常,其中53.7%有脂肪肝,2.6%疑有肝腫瘤,後續皆安排進一步檢查。2024年擴大規模至30家醫療院所,期望更多民眾參與,畢竟唯有定期抽血與接受腹超檢查,才能確保肝臟健康。
 
篩檢促成政策改變
圖說:儘管山路顛簸、路途遙遠,肝基會仍多次前往阿里山鄉,關懷居民健康。
 
為了消除篩檢死角,肝基會30年來奔往各偏鄉離島、監獄、宮廟,最高到過阿里山達邦部落,最遠甚至到過馬祖東引島。
 
在肝基會數十年的耕耘及醫學界攜手努力及倡議下,社會各界愈來愈重視B、C肝篩檢,終於在2020年9月28日這天,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啟動「類普篩」機制,讓國人45至79歲一生有一次免費接受B、C肝篩檢,大幅提升篩檢涵蓋率,「從那天到2022年4月,大約一年半就有高達近兩百萬名國人接受篩檢,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楊培銘總執行長欣慰肝基會過去多年來以實際的行動終於促成政策改變,但是在未達消滅肝病的目標前,仍須持續努力!
圖說:1996年於臺大醫院舉行的免費肝炎篩檢活動,排隊人龍綿延到醫院外,造成轟動。
 
BOX新台灣人、舊台灣人
1984年7月,台灣開始試行B肝疫苗政策,以有B肝帶原的產婦所生的新生兒為對象;1986年7月後開始針對所有新生兒施打。因此,許金川教授常說台灣有兩種人:1986年以前出生的「舊台灣人」和1986年以後出生的「新台灣人」。
 
為什麼抽血檢查如此重要?因為舊台灣人每5~6人中就有1人是B肝帶原者,需透過抽血檢查確定。如是帶原者,應每半年做肝臟檢查,包括抽血檢驗肝功能(AST和ALT)、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新台灣人幾乎都接受過B肝疫苗注射,因此他們成為B肝帶原者的機率不到1%,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B肝疫苗接種率並非100%,且有少數人體質特殊,無法產生抗體。此外,B肝疫苗效力並非永久,早期接種者約有8成人體內已測不到抗體。
 
總之,不確定自己是否接種過B肝疫苗或有無B肝帶原,均應抽血檢查,了解自己對B型肝炎病毒是否有保護力,才得以掌握肝臟的健康。
 
 
BOX辦一場篩檢活動有多不容易?
黃老師揭祕
肝基會多年來辦理篩檢活動的「靈魂人物」黃老師常說,活動當天是最輕鬆的,最困難的都在事前。
 
許多偏鄉或離島的篩檢活動需要提前一年規劃,平均要親自拜訪當地3次,與地方衛生局、醫院和意見領袖建立合作關係。拜訪當地意見領袖更是重中之重,抓出一個「粽子頭」,後續事項才會順利。每次會議討論的事項繁多,包括如何聯絡鄰里長、安排交通、取得報名人數、造冊、場地勘查、動線規畫、醫護人員及義工安排等細節。為了鼓勵當地民眾參加篩檢,還得想方設法提供各種誘因。
 
活動前一天,她會帶著幾位工作人員當先遣部隊,把場地布置好,各項醫療用品一切就緒,隔天一早,來支援的肝膽腸胃專科醫師一抵達,可立即就定位替民眾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抽血也能順利進行。篩檢民眾肝臟有異狀,在旁服務的諮詢義工會協助解惑或指引就醫管道。
 
篩檢不是辦完就結束了,還需追蹤異常個案,特別是偏鄉居民可能因打獵、農事或捕魚而難以再聯繫。為確保他們得到完善醫療,肝基會提供當地醫院一筆費用(如每名個案2000元),並為中低收入戶和弱勢肝病族群提供交通費和健保不給付項目的補助。
 
對肝基會來說,篩檢不是一時的,還需加上異常個案的後續追蹤關懷與就醫治療,才是完整的協助。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