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07期

出刊日:2024-07-12

返回上一層

拔毛癖5問 張俊祥醫師專業解答

張俊祥
好甘心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
前臺大醫院皮膚部主任
醫學專長:一般皮膚病、精神皮膚病、皮膚疾病超微結構變化判讀
 
Q1拔毛癖是什麼?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為身心科疾病的一種,屬強迫症的表現,但因為皮膚會因此受傷,病人通常會先到皮膚科掛號,所以皮膚科醫師要在第一線照顧這些病人。皮膚科教科書將拔毛癖劃分在精神皮膚病的範疇,但本疾仍是身心科的疾病,主要還是要轉診給專家治療。
 
拔毛癖顧名思義就是病人會重複的拔自己的毛髮,其中又以拔頭髮最常見,其次是眉毛,最後為睫毛。常見特徵有:
 
1. 一次拔一根:若病人的頭髮較長則會將頭髮纏繞在手指後才拔下頭髮;頭髮較短者則會藉由兩指手指甲夾住來拔頭髮。
2. 檢視戰利品:頭髮拔掉後會拿在手上觀看、把玩,不會立即將頭髮丟掉。
3. 重複拔同一處:頭髮某一區會有明顯毛髮脫失,該區域邊緣呈現不規則樣、摸起來是粗粗的。這與圓禿不同,圓禿毛髮脫失的區域就是明顯的圓圈或橢圓形,光禿區域則較平滑。
4. 病人本身知道不要拔頭髮比較好,拔頭髮也會不好看,但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衝動。
5. 拔完毛髮後心情會有放鬆的感覺。
 
Q2拔毛癖的好發年齡、性別?原因為何?
拔毛癖常發生在小學階段,以女生居多,男生較少。若到成年後還有此行為,通常是小時候已有此行為,但沒有治療好。此疾多半是壓力所引起,有可能是課業、同儕、家庭等因素所造成,透過拔毛來舒緩壓力。例如在寫功課時,看到不會寫的題目就將筆放下,這時透過拔頭髮解除焦慮、抒發情緒,待壓力減輕後,再繼續寫功課。
 
Q3何時需懷疑家裡的孩童有拔毛癖?如何診斷?
孩童在拔頭髮時會刻意不讓家長看到,因為害怕被罵,也因此,家長通常都得等到孩子的頭頂禿了一塊才會發現並就醫。
在診間,小孩會想辦法否認有拔毛習慣,因此問診時需要會談技巧與耐心,慢慢「誘導」孩子,例如醫師會詢問孩童:「掉下來的頭髮末端是否有附著白色點點(類似頭皮屑)?」或「附有白色點的頭髮比較多還是沒有點的比較多?」等等。若是其他原因的脫髮,當事人並不會注意到頭髮掉了,但有拔毛癖的孩童會仔細端詳毛髮,孩童能描述頭髮的特徵,多半就更能確定是拔毛癖。
 
若孩童仍回答不知道,醫師會繼續旁敲側擊,不直接問怎麼拔,而是:「平時怎麼拿到頭髮?」孩童可能會回答用手梳,頭髮就掉下來,這時會請孩童示範,通常孩童在沒有防備心之下就會在診間拔頭髮。
 
Q4該如何治療?何時需要找身心科醫師?
首先,醫師會先跟家長說明這是因為壓力引起的狀況,而孩子也清楚是不好的行為,只是無法克制。家長平時應留意孩童的情緒、課業壓力,並以支持、陪伴、鼓勵的方式陪伴孩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讓孩童慢慢改掉拔毛的行為,切忌生氣、批評、懲罰孩童。
 
在治療方面,醫師會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說明、衛教,讓孩童知道繼續拔毛後對外觀的影響,例如可比喻「每位同學經過花園時都拔一株花,那麼花園裡就不會有漂亮的花了。」
 
一般而言,醫師透過衛教,加上孩童自己也有動機想改掉拔毛的行為,多數的孩童於下次回診時(約半個月、一個月後),情況都會獲得改善,家長會發現地上頭髮較少、孩童比較快樂等。
 
若孩童一時改不掉拔毛的行為,可以讓孩童戴上帽子,甚至睡覺時也戴著,作為一種提醒,當孩子手碰到帽子時,可提醒自己不要拔頭髮。
 
通常皮膚科醫師第一次看到前來求診的病人,都會跟家長說明這是屬於身心科的疾病,應該到「兒童心智科」看專門的醫師,才會獲得最專業的治療。
皮膚科醫師站在本疾的第一線,通常會提供最基本的建議與治療。
 
關於拔毛癖的治療,越早開始處理,越可以成功改善拔毛狀況。
 
Q5過度拔毛有什麼後果?長得回來嗎?       
毛髮為病人自行拔除,而每拔掉一根,毛囊都會受到刺激,偶爾會造成毛囊發炎,但一般情況下,若沒有持續拔毛,頭皮沒有出現疤痕化,基本上毛髮都可以長得回來,不至於會禿頭。 (整理/楊雅馨)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