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新預測模型 可算出哪些脂肪肝病人是肝癌高風險族群!
有代謝性脂肪肝的人非常多,但多數人不以為意,目前醫學界已研發出預測模型,輸入一些檢驗數值即可得知罹患肝纖維化與肝癌的風險高低,進而讓高風險者提高警覺,積極追蹤,掌握肝臟的健康狀況!
諮詢/蘇東弘(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楊雅馨
隨著現代人飲食精緻化,代謝性脂肪肝病的盛行率節節攀升,成了全球慢性肝病的主因之一。近年與脂肪肝相關的研究如火如荼,而有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脂肪肝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過去大多認為除了B、C型肝炎病毒外,肝癌的另一個主因是酗酒,但其實更大的原因是來自肝臟內堆積的脂肪。脂肪肝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脂肪酸是一種發炎物質,長期堆積在肝細胞中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肝臟在反覆發炎癒合過程中形成的疤痕組織,即為「纖維化」,接著可能導致肝硬化,或是因為細胞不正常增生而演變成肝癌。
肝癌風險預測模型可分3類
過去已有許多學者研發出針對病毒性肝炎者的預測肝癌風險模型,這些模型可以進行風險分層,找出高肝癌風險的族群,進而提醒民眾與醫師需提高警覺。這些肝癌風險模型是怎麼設計的?可分成3種類型:
1. 依照病因設計:
如對B型肝炎患者來說,B肝病毒量是影響肝癌的重要因子,所以針對B肝病人的模型會有B肝病毒量、e抗原(HBeAg)等指標。
2. 著重在是否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因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愈嚴重,發生肝癌的風險將明顯增加,因此將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列為重要的影響因子。例如肝纖維化指數FIB-4(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公式與抽血檢驗M2BPGi生物標記都屬於此類。
3. 腫瘤標記:
例如甲型胎兒蛋白、PIVKA-II(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 PIVKA-II)。除了單次檢測胎兒蛋白外,若能序列檢測胎兒蛋白,更可以增加預測性。此外,肝癌指標組合都屬此類,例如ASAP score(含AFP 及PIVKA-II)、GAAD score(含AFP、PIVKA-II)、GALAD score(含AFP、PIVKA-II與AFP-L3)。
給非病毒性肝炎族群的肝癌預測模型:「SAFE score」
上述肝癌風險預測模型主要是提供給B型肝炎患者使用,而非病毒性肝炎如代謝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過往沒有很好的肝癌指標預測模式可以評估。近年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SAFE score」(steatosis-associated fibrosis estimator score),這是第一款針對非病毒性肝炎族群的肝纖維化預測模型,不僅可以預測肝纖維化,還能得知病人長期預後狀況,包含死亡。
SAFE score的輸入條件包括:年齡、BMI、有無糖尿病、ALT、AST、血小板、球蛋白(globulin),將這些數值套入公式,即可得知肝纖維化風險高低。其中,球蛋白是較少檢驗的數據,球蛋白由肝臟製造,當球蛋白上升時也代表身體有發炎的現象,其預測效果比起較常檢驗的白蛋白來的更高一些。上述檢查項目在診所或健檢機構都很常見,相對容易取得數值。
由於肝纖維化也會提高肝癌風險,因此蘇東弘教授等人進一步研究SAFE score可否預測肝癌風險,證實可行,論文已於2025年發表在《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
此研究是利用臺大醫院的醫療整合資料庫,收集了12963人,將其分為B型肝炎、C型肝炎、合併B型與C型肝炎、代謝性脂肪肝病(MASLD)、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其他肝硬化、其他慢性肝病等不同組別。後續又納入台中榮民總醫院的慢性肝病8103人(其中代謝性脂肪肝病2643人)及可代表社區民眾的某健檢機構之代謝性脂肪肝病120166人,利用這些資料去驗證SAFE score是否能預測發生肝癌的風險。研究共追蹤4年。
SAFE score分數大於100分
肝癌風險增7.54倍
一般認為中度肝纖維化(F2)者,罹患肝癌的風險比較高,研究結果顯示,SAFE score分數為100分者,正好是肝纖維化嚴重度的分界點,因此,該研究將所有資料分為小於等於100分與大於100分兩組。
結果發現,SAFE score分數大於100比小於100分者,增加7.54倍的肝癌風險,因此建議總分超過100的人,應積極至醫院做肝纖維化、肝癌的評估追蹤,甚至更積極接受相關的治療。
另外針對不同患者族群以SAFE score評估,結果顯示,B型肝炎會增加4.94倍肝癌風險;C型肝炎為8.22倍;同時有B型肝炎與C型肝炎為10.10倍;代謝性脂肪性肝病(MASLD)為4.23倍;非病毒性肝炎為11.10倍;酒精性肝病為8.07倍;其他肝硬化為3.17倍;其他慢性肝病為9.67倍。雖然SAFE score主要是用在非病毒性肝炎的病人,但結果顯示,SAFE score也同樣對B肝、C肝病人有預測效果。
B肝病人也適用SAFE score
過去針對B型肝炎患者較常使用REACH-B score工具來預測肝癌風險,需要條件包括年齡(age)、性別(gender)、肝發炎指數(ALT)、e抗原(HBeAg)及B肝病毒量(HBV DNA level),將其數值套入公式即能得知肝癌風險高低,此評估工具準確度達8成。然而,REACH-B 需有B肝病毒量才能計算,SAFE score則無需此條件,且研究驗證也適合作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使用。

控制2危險因子 降低肝癌發生率
在SAFE score的預測因子中,影響肝纖維化、肝癌的發生最重要的兩個關鍵指標為糖尿病與年齡。原因也不難理解,因為有糖尿病本來就會增加許多癌症的發生風險,年齡的增加也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要避免脂肪肝進展至肝纖維化、肝癌,應控制這兩個危險因子,肥胖者應積極減重,糖尿病患應積極控制血糖,讓血糖盡量回到正常值。
具體可行的作法包括: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調整飲食習慣,如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養成定時定量、少油少鹽等方式,如此一來就有機會逆轉脂肪肝。而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套用在B型肝炎、C型肝炎等族群,因為控制好體重與糖尿病,也能同時降低肝癌的風險。
為肝臟的星狀細胞分泌出來的蛋白,其上方的醣支鏈結構隨著肝纖維化的病變而明顯改變。需由抽血得知。
疑 惑 解 除 補 給 站
Q:SAFE score、FIB-4 score這兩個預測模型都適用於代謝性脂肪肝病人,何者更佳?
A:研究發現SAFE score在預測代謝性脂肪肝病人的肝癌風險上,明顯優於FIB-4 score,主要原因是SAFE score已涵蓋FIB-4 score所有的指標項目,再加上BMI與球蛋白,更為完整。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減重、運動、戒酒,守護好心肝
- 嘉義市議員43歲肝癌驟逝 定期追蹤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有效治療
- 美國女星於家中猝逝 傳曾動過換肝手術 換肝後需留意排斥與感染
- 飲食 + 運動 + 新藥 擺脫代謝性脂肪肝 找回好心肝!
- 脂肪肝可能讓肝腫瘤 在超音波下「隱形」 增加肝癌消融治療難度!
- B、C肝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與罹患肝癌機率大增!
- 愛心捐發票,幫助肝苦人
- 國內百萬人「暴飲」、飲酒年齡層下降 專家呼籲合法飲酒年齡應延至21歲
- 酒精無安全劑量、易成癮 酒癮治療復發率高 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助戒酒
- 歐洲新版肝癌診療指引發布 台灣的肝癌診療現況又是如何?
- 【愛肝新樂園】剩下一根頭髮,你要吹哪一邊?
- 青壯年也要小心大腸癌! 大腸癌公費篩檢擴大升級
- 腸胃炎是病毒感染還是吃壞肚子?
- 孩子常喊肚子痛? 幼童腹痛常見原因與處理方式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保肝列車首度前進臺東 「今年超了沒?」
- 肝基會奔赴偏鄉 為嘉義隙頂鄉親照亮健康之路
- 肝基會電訪關心B、C型肝炎病人追蹤現況 提升追蹤意願 守護肝臟健康
- 臺大吳明賢院長著書以醫弘道 何曉亮先生愛心響應購書 嘉惠醫學生傳承行俠仗醫
- 【請問好心肝】冠狀動脈疾病5問 吳造中教授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肝硬化5問 陳健弘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前列腺疾病4問 劉詩彬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頭痛4問 劉冠吟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便祕4問 洪芊慈醫師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肝癌病友陳怡君小姐 翻轉上一代諱疾忌醫觀念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肝癌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建診間服務 亟需您的愛心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