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腸胃炎是病毒感染還是吃壞肚子?
許多人出現腹瀉、嘔吐時等腸胃道症狀時,會擔心自己吃壞了肚子還是感染了諾羅病毒,其實腸胃炎成因很多,症狀略有不同,何時該就醫、該如何照顧?
諮詢/洪芊慈(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肝膽腸胃科專任主治醫師)
撰稿/楊雅馨
突如其來的腹痛、腹瀉或嘔吐,許多人會回想剛剛的那餐是否有問題,其實不論是吃了沒有煮熟、不乾淨、受病菌污染的食物,或受到諾羅等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出現腹痛、上吐下瀉等腸胃道症狀。由於這些病菌可以經由直接接觸、飛沫、糞口等途徑傳染,潛伏期的時間長短不一,對臨床醫師來說,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並不容易。
舉例來說,若是食物不潔、細菌已產生的毒素在食物中,通常發病時間比較快,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梭菌的毒素所引起的腸胃炎,約1~12小時就會有腸胃道症狀,病程進展較快;若是病毒感染如諾羅病毒(所有年齡層)、輪狀病毒(多見於兒童)、腺病毒等,潛伏期較長,感染後約1~3天才會出現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周。
也因此,臨床醫師在面對一位有腸胃道症狀的個案,需要詳加了解病史,包括近日的飲食種類、家人與共食者是否也有相同症狀、旅遊史,也需要考量近期流行的疫情,綜合判斷。
從病史、飲食、旅遊史找尋蛛絲馬跡
不同的原因 症狀略有不同
若病患因為吃了某餐而不太舒服,一起用餐的人也有同樣的症狀,沒有發燒,且症狀在一、兩天內就恢復,這種情況較常見是處理食物的人手不乾淨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素,或者是食物放太久、沒有保存好,導致仙人掌桿菌的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例如常聽到營養午餐、外燴、大型餐會等集體的上吐下瀉,常常是這類型的毒素引發。
如果有吃生食,除了細菌之外也要小心寄生蟲感染;吃生魚片要留意海獸胃線蟲;未消毒完全的乳製品和未煮熟的禽鳥類要小心李斯特菌及沙門氏桿菌;而生蠔等貝類海產則要留意可能感染到創傷弧菌;嬰幼兒忌食蜂蜜則是為了避免肉毒桿菌。
同時要考量近期流行的疫情,例如冬天常見諾羅的疫情,極具傳染力,造成照護機構、學校、辦公室,甚至郵輪上的大流行。若是嬰幼兒,則須考慮是否為輪狀病毒感染;腺病毒雖然常見是上呼吸道感染,但其中第40和41型則與腸胃道症狀有關。這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許多醫師會稱為「腸胃型感冒」,有時還會合併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病毒感染需做好清消、隔離
以防傳染他人
許多人擔心上吐下瀉是否可能傳染給家人?若是感染到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在腹瀉、嘔吐時,會有大量的病毒從體內排出,因此,如果有腸胃道症狀,同時伴有發燒、痠痛,就要開始注意手部衛生(用肥皂徹底濕洗手),戴上口罩,避免飛沫傳染給他人,罹病期間建議盡量在家休息,不去學校、辦公室,避免傳染給他人。
此外,千萬不要以為食物煮熟後可以高枕無憂,食物的保存也相當重要。有些熱穩定的毒素是無法單純透過加熱而破壞的,也因此盡量食用新鮮的食物,把握隔餐勿食的原則最安全。

短時間內好轉未必需要就醫
當出現腸胃道急症時,可先讓腸胃道休息,補充水分、電解質,症狀若在1~2天內就好轉,不需要特別就醫,但是如果症狀很不舒服,可以請醫師開一些緩解腸胃道不適的藥物。
若症狀持續超過3天未見好轉,尤其是5歲以下的孩童及6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或是免疫不全、接受癌症治療、糖尿病的族群,還是建議就醫,必要時住院接受診斷與治療,原因在於孩童、高齡族群更容易出現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可能會有低血壓、休克的風險,高齡者還要留意腎臟衰竭、心律不整等問題。
如果發現孩童、長輩出現尿量變少、尿液變深黃色、心跳加快等脫水症狀,或虛弱、頭暈等低血壓的狀況,建議可直接前往急診。
腸胃炎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不論是吃壞肚子或者病毒感染引起腸胃炎,絕大多數採支持性療法或症狀治療,針對症狀給予緩解。如果嘔吐厲害,止吐針可以快速讓腸胃道放鬆,若有發燒則可適時的給予退燒藥。
若是腹瀉,可使用吸附劑吸附腸道中的水分、毒素等讓糞便成型;類嗎啡的止瀉劑如loperamide,雖然止瀉效果很好,但也增加了病菌與毒素滯留在腸子內的時間,因此若是感染性的腹瀉(其糞便通常會帶有黏液或血液),則應避免常規使用。
如果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如愛滋病、癌症、免疫不全患者,或老人、孩童,必要時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來縮短病程。
原則上只要症狀緩解了就可以自行停藥,但抗生素則需要依照療程服用完整天數。有的人服用止瀉藥後引起便祕,這時也不用太緊張,藥物代謝後通常會慢慢改善。
嘔吐腹瀉應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盡早恢復飲食
有嘔吐、腹瀉症狀,應記得補充水分,水分補充盡量不能少於平常的攝取量,但是如果吐得厲害,也不要勉強自己灌水;別忘了補充電解質,可使用藥局販賣的瓶裝電解質水或者運動飲料,但因含糖量高,糖尿病人服用後應密切監測血糖。
若補充水分後不會造成更嚴重的腸胃不適,都應儘早恢復飲食,避免小腸絨毛萎縮,讓營養更不好吸收,進食順序可以先從米湯、粥、饅頭等清淡好消化的食物開始,並避免乳製品、含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目前益生菌的角色在腸胃道疾病裡仍不明,有待更多大規模研究證實其效益。平常應多攝取對腸道健康有益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並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的攝取,才能提供腸道益菌好的養分來源。
BOX慢性病人出現腸胃炎須小心照顧
有些長輩有嚴重心臟疾病問題,罹患腸胃炎需要趕快就醫,以點滴補充水分,也需要監測尿量;但若是洗腎病人水分不能補充太多,照顧者需要留意病人的心跳、血壓、尿量等數值是否出現異常。
糖尿病人若因為腹瀉、無法正常進食,藥物可能需要暫停,並增加血糖的監測,若出現低血糖需要趕緊處理。
另外,已有嚴重肝纖維化、肝硬化的患者要特別避免生食,以免感染到特殊的創傷弧菌。一旦感染,可能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即發生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嚴重時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需格外留意。
疑 惑 解 除 補 給 站
Q:感染諾羅病毒如何清消環境?
A:要預防諾羅病毒傳染,應時常以肥皂洗手,洗手時間至少2分鐘;環境則要用稀釋漂白水擦拭廚房、廁所及用餐環境,並於消毒後停留30分鐘,再使用清水擦拭。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減重、運動、戒酒,守護好心肝
- 嘉義市議員43歲肝癌驟逝 定期追蹤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有效治療
- 美國女星於家中猝逝 傳曾動過換肝手術 換肝後需留意排斥與感染
- 飲食 + 運動 + 新藥 擺脫代謝性脂肪肝 找回好心肝!
- 新預測模型 可算出哪些脂肪肝病人是肝癌高風險族群!
- 脂肪肝可能讓肝腫瘤 在超音波下「隱形」 增加肝癌消融治療難度!
- B、C肝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與罹患肝癌機率大增!
- 愛心捐發票,幫助肝苦人
- 國內百萬人「暴飲」、飲酒年齡層下降 專家呼籲合法飲酒年齡應延至21歲
- 酒精無安全劑量、易成癮 酒癮治療復發率高 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助戒酒
- 歐洲新版肝癌診療指引發布 台灣的肝癌診療現況又是如何?
- 【愛肝新樂園】剩下一根頭髮,你要吹哪一邊?
- 青壯年也要小心大腸癌! 大腸癌公費篩檢擴大升級
- 孩子常喊肚子痛? 幼童腹痛常見原因與處理方式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保肝列車首度前進臺東 「今年超了沒?」
- 肝基會奔赴偏鄉 為嘉義隙頂鄉親照亮健康之路
- 肝基會電訪關心B、C型肝炎病人追蹤現況 提升追蹤意願 守護肝臟健康
- 臺大吳明賢院長著書以醫弘道 何曉亮先生愛心響應購書 嘉惠醫學生傳承行俠仗醫
- 【請問好心肝】冠狀動脈疾病5問 吳造中教授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肝硬化5問 陳健弘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前列腺疾病4問 劉詩彬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頭痛4問 劉冠吟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便祕4問 洪芊慈醫師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肝癌病友陳怡君小姐 翻轉上一代諱疾忌醫觀念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肝癌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建診間服務 亟需您的愛心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