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

肝基會電訪關心B、C型肝炎病人追蹤現況 提升追蹤意願 守護肝臟健康

為提升B、C型肝炎病人的健康管理意識及定期追蹤意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一項電訪計畫了解病人的追蹤狀況,並提供必要的諮詢與協助。結果顯示,有近一半的B、C肝病人並未定期追蹤。
 
撰稿/企畫組
 
此次「電訪計畫」由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與好心肝基金會共同執行,於2024年11月至2025年2月期間,針對好心肝門診中心未回診的 B、C型肝炎病人進行電話訪談。計畫目標為提高病人對定期追蹤的重視,維護肝臟健康,並改善就醫行為。
 
半數病人有定期追蹤習慣
就醫地點首要考量可近性
本次電訪結果顯示,52.7%(496/941)的B、C型肝炎病人有「定期追蹤」習慣,其中在固定醫療院所追蹤有91.3%(453/496)。「就醫可近性」是選擇醫療院所的首要考量(圖一),多數病人傾向選擇離家較近、交通便利的醫療院所。這表明在社區內提供更多專業肝病診療服務,將有助提升追蹤意願。
 
未定期追蹤的原因
此次電訪調查顯示,47.3%(445/941)的B、C型肝炎病人未建立定期追蹤的習慣。原因詳列於圖二,主要包括:
●工作忙碌或出差、出國。
●對追蹤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病人誤認為C型肝炎治癒後即無需要持續追蹤,或認為B型肝炎帶原者無明顯症狀便無需定期追蹤。甚至誤以為測不到B肝表面抗原、C肝抗體或病毒量表示已痊癒。
●將例行健康檢查作為B、C型肝炎追蹤方式:不少受訪者誤認為一般例行健康檢查(如公司體檢或健保提供的成人或老人健康檢查)足以監測B、C型肝炎。然而,這類檢查往往缺乏完整的肝臟疾病評估,且可能因追蹤周期太長而延誤病情發現。專家建議B、C型肝炎病人應由肝膽胃腸科醫師定期追蹤,且應包括腹部超音波檢查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檢驗,而非僅依賴一般健康檢查。
●醫療人員未給予足夠的提醒:若醫師未主動安排檢查,部分病人容易因各種因素而未主動回診,導致追蹤中斷。
●較特別的是,2020年後未回診且未定期追蹤之B、C肝病人,有較多是因新冠疫情所影響。
定期追蹤者的特性
另一方面,根據電話訪查結果,定期追蹤的 B、C 型肝炎患者展現出更高的健康自主性,不僅主動關心自身健康,也對相關醫療資訊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有較高比例(96.2% vs. 65.4%)的人了解肝發炎指數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指標的意義,在數值異常時能及時尋求醫療協助。會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比率也較高,在941名受訪者中,有近6成(554名,58.9%)的病人在一年內至少接受過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其中有441名(79.6%)受訪者有「定期追蹤」。
 
好心肝門診中心提醒
B、C型肝炎病人應建立長期追蹤習慣
根據電訪計畫的結果,好心肝門診中心特別提醒 B、C肝病人應建立長期定期追蹤習慣,以確保肝臟健康:
1至少每6至12個月門診追蹤一次,評估肝功能。
2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與甲型胎兒蛋白檢驗,及早發現可能的肝臟異常。
3與肝膽胃腸科醫師保持聯繫,即使無明顯不適,仍應定期回診。因為即使C型肝炎已治癒或B型肝炎帶原者無明顯症狀,仍可能發生肝硬化或肝癌。
本次電訪共有941人完成問卷,成功預約好心肝門診中心者有208人,其中82.7%(172/208)是沒有定期追蹤的B、C肝病人。持續的衛教與追蹤管理能有效提升病人對自身健康的自主性,降低肝病惡化的風險。為建立定期追蹤習慣,B、C肝病人可選擇就近的醫療院所進行定期檢查,或致電好心肝門診中心獲取進一步諮詢與協助。「定期追蹤」不僅是對自身健康負責,更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
 
電訪受訪對象篩選標準及執行時程如下:
對象:曾在好心肝門診中心追蹤之B型及C型肝炎病人
第一階段電訪
執行日期:2024年11月2日至12月27日
電訪對象:最後就診日期為2022年12月31日的924人中,於2024年10月30日篩選確認699人未回診,其中B型肝炎604人、C型肝炎82人、B+C型肝炎13人,而最後電訪成功有482人。
 
第二階段電訪
執行日期:2025年2月8日至2月26日
電訪對象:最後就診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的834人中,於2025年1月27日篩選確認644人未回診,其中B型肝炎566人、C型肝炎71人、B+C型肝炎7人,而最後電訪成功有459人。
 
● 本計畫感謝吉立亞醫藥Global All4Liver 基金支持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