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

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

【請問好心肝】冠狀動脈疾病5問 吳造中教授 專業解答

吳造中 教授
臺大醫學院內科兼任教授
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好心肝門診中心心臟內科特聘教授
 
醫學專長: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及高血壓、心臟超音波醫學、生物醫工材料及儀器之研發
 
Q1什麼是冠狀動脈疾病?急性冠心症與慢性冠心病的定義?
A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指由於冠狀動脈(供應心肌血液的血管)被脂肪等物質積聚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從而減少血液灌流心肌的情況。這種疾病可能導致心肌缺氧,進而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等問題。
 
根據發病的不同方式,冠狀動脈疾病可分為急性冠心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與慢性冠心病(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兩大類。急性冠心症是指快速且急性的病變,可能導致心臟危機,而慢性冠心病則是指冠狀動脈狹窄發展較為緩慢,對身體的影響通常較為持久。兩者都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減少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Q2冠心病如何及早診斷?需要做什麼檢查?
A冠心病(冠狀動脈疾病)的及早診斷對預防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等嚴重後果至關重要。及早發現和治療能有效減少併發症,改善生活品質。
 
早期發現冠心病需要綜合各種診斷手段,包括病史詢問、理學檢查、運動催迫心電圖、血液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如冠狀動脈血管攝影、心臟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成像等)。如果有高風險因素或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及治療。
 
Q3服藥控制冠心病有哪些注意事項?
A
1.遵醫囑服藥
    ● 按時、按劑量服用: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或停藥,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或藥效減弱。
    ● 長期規律服用:大多數冠心病藥物需要長期使用,即使症狀緩解也不能自行停藥,特別是阿斯匹靈、史他汀類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
    ● 如果有服藥相關疑問,應諮詢醫師,避免自行調整藥物。
2.監測與回診
    ● 定期測量血壓、血脂、血糖,確保藥物控制有效。
    ● 定期進行心電圖或心臟超音波檢查,監測冠心病進展情況。
    ● 若出現不適(如嚴重頭暈、心悸、胸痛加重、冒冷汗等),應立即就醫。
3.不可只靠吃藥,病人必須搭配生活方式改變,像是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控制情緒與壓力。
 
Q4什麼狀況下需做侵入性的治療?
A
1.慢性冠心病
當慢性冠動脈疾病人即使規律服藥且調整生活方式後,仍然有以下情況,可能需要考慮介入治療:
    ● 心絞痛頻繁發作(即使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後仍難以控制)。
    ● 運動耐受力下降,如稍微活動就胸悶、胸痛。
    ● 影像學檢查顯示嚴重心肌缺血(如核子醫學同位素灌流攝影顯示缺氧部位大於整體心肌的10%以上)。
    ● 左主幹或多支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可能顯著影響心臟功能。
對這類患者,通常會考慮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或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
 
2.急性冠心症(ACS)
這類患者需要緊急介入性治療,以免心肌壞死。包括:
    ● 不穩定型心絞痛:休息時也出現心絞痛,且越來越嚴重。
    ● 急性心肌梗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3.其他特殊情況
● 心臟衰竭合併冠心病:若心臟幫浦功能嚴重下降(LVEF <35%),且心導管檢查顯示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可能需要介入治療。
● 危險性評估高:如運動心電圖、心臟核醫檢查(SPECT)、冠狀動脈CT等顯示高風險,可能考慮進一步侵入性治療。
 
Q5在飲食、運動等日常生活應如何做,以降低急性冠心病的風險?
A
1.均衡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蔬果、好油脂)。
2.規律運動(超慢跑或快走、游泳、太極拳,每周至少150分鐘)。
3.控制體重(BMI 18.5~24,腰圍<90cm/80cm,腰圍/BMI的比例維持愈低愈好)與血壓(130/80 mmHg 以下)。
4.戒菸限酒(完全戒菸,酒精適量)。
5.管理壓力與睡眠(減壓、規律作息)。
6.定期健康檢查(血壓、血脂、血糖)。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