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B、C肝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與罹患肝癌機率大增!
研究顯示,有代謝異常與脂肪肝,會加重B、C肝病人罹患肝癌的機率與死亡風險,因此除了治療肝炎病毒外,還應積極改善代謝症候群、維持健康體重與飲食習慣、定期追蹤肝功能。
諮詢/蘇東弘(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振驊(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黃上秦(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內科主治醫師)
撰稿╱黃靜宜
近年來由於飲食西化與生活型態的變遷,有代謝異常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所謂代謝異常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體重過重、肥胖與血脂異常,而代謝異常往往也會引起脂肪肝,稱為代謝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估計全台約有3至4成的民眾罹患。
由於代謝異常與脂肪肝病對於慢性B型肝炎患者與C肝感染者的長期影響,仍未完全釐清,臺大醫院對此展開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引發全球肝病領域的高度關注。
代謝性脂肪肝病的診斷方式主要依賴影像或病理檢查確認脂肪肝的存在,並進一步評估患者是否具有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共有5項,包括BMI或腰圍超標、血糖異常(包含空腹血糖增加、飯後血糖增加或有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或高密度膽固醇過低等。如果患者有上述一項異常,且有脂肪肝(非其他明顯導致脂肪肝的病因,例如飲酒過量或藥物影響),就可以診斷為代謝異常脂肪肝病。
B肝患者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遽增
研究團隊利用臺大醫院的醫療整合資料庫,收集8700名慢性B型肝炎合併脂肪肝患者長達15年(2006~2021)的資料進行追蹤分析,平均追蹤時間為9.1年,分析這些患者的長期死亡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代謝異常會顯著增加B肝患者的死亡風險,比起無代謝異常者增加1.8倍,且代謝異常因子的數目與死亡風險呈現正相關,有超過3個或以上代謝異常因子的患者,死亡率比沒有代謝異常的患者高出2倍。
其中,糖尿病對B肝病人死亡風險的影響最為顯著。原本即有糖尿病者,死亡風險增加約2.3倍,而新發生的糖尿病人同樣面臨較高的死亡風險。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HbA1c)數值越高,死亡風險也越高。相較於糖化血色素小於6%的對照組,如果糖化血色素6%到8%,或是大於8%,死亡風險就顯著增加,尤其是大於8%的組別。

單純脂肪肝可抑制B肝病毒複製?
然而,研究也意外發現,如果B型肝炎患者僅有單純脂肪肝但沒有其他代謝異常,反而可加速B肝病毒清除、減少肝硬化與肝癌,死亡風險反而會降低約38%。這顯示單純脂肪肝對B肝有特殊效應。為何如此?有部分細胞研究顯示,脂肪本身可以抑制B肝病毒複製,加速B肝病毒清除,進而減少B肝病毒對肝臟的影響。此外,推測有脂肪肝的人多半也沒有肌少症,而肌少症是預後不好的指標,但詳細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
然而,僅有脂肪肝而未合併代謝異常的人其實不多,只佔該研究中有完整評估代謝指標者約1成,也就是9成脂肪肝病人均合併代謝異常;而且一旦有脂肪肝,很容易就進展到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就會上升了。因此,此一發現的意義並非在於肯定脂肪肝的益處,而是可作為日後研究的線索,找出治療B肝病毒的機轉與治療方式。
總結來說,有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對B肝病人來說是不利因素,應針對這些問題予以改善,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壓與肥胖。這些危險因子目前都有藥物可以治療,再加上生活型態的調整,例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即有機會改善。
此外,慢性B型肝炎患者應該定期回診,接受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以篩檢肝癌,並規律監測代謝指標,若有異常要及時處理,積極控制。
C肝病人約一半有脂肪肝
C肝治癒後仍有3成
至於C肝方面,C肝病人合併代謝性脂肪肝病的比率原本就比較高,由於胰島素阻抗的影響,C肝患者更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進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發展。研究顯示,約 55% 的C型肝炎患者會合併代謝性脂肪肝病,而一般人群的代謝性脂肪肝病發生率則約 30% 至 38%。
2014至2023年台灣有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追蹤10家醫院共 1512 名接受經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癒之C肝病人,分析資料發現,未治療前有 45% 的人罹患代謝性脂肪肝病,治療後仍有36%的患者繼續受到此問題影響。
C肝合併代謝性脂肪肝
發生肝癌風險增2倍以上
為了解代謝性脂肪肝病對C肝病人造成的影響,另一項前瞻性研究收集9家醫學中心、1598名經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癒之C肝病人,其中919人(佔6成)治療後已無代謝性脂肪肝病,679人(佔4成)仍有。這些病人每6個月以影像學檢查合併甲型胎兒蛋白檢查追蹤肝細胞癌之發生率,共追蹤10年。
由於C型肝炎治療成功後,仍有殘存的肝癌風險,研究發現,這1598名患者每年肝癌的發生率約為 1.44%,但合併有代謝性脂肪肝病者,風險上升至 2.4%,比沒有代謝性脂肪肝病的患者(0.7%)高出3倍。
研究團隊繼續套用其他模型分析也顯示,C肝病人治癒後,有代謝性脂肪肝病者比起沒有的人,罹患肝癌的風險高出2倍。
研究也分析了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脂肪肝與肝癌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應是先有心血管代謝問題(如三高、肥胖),導致代謝性脂肪肝病,進而導致肝癌。亦即代謝性脂肪肝為中介因子。
因此,針對C肝病人的整體建議為,一定要治療C肝,治癒後仍須從源頭去控制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避免代謝性脂肪肝病的發生。若已有代謝性脂肪肝病,應定期追蹤以早期偵測肝癌。而透過生活習慣的調節與藥物控制,可減少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與脂肪肝對未來發生肝癌之風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減重、運動、戒酒,守護好心肝
- 嘉義市議員43歲肝癌驟逝 定期追蹤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有效治療
- 美國女星於家中猝逝 傳曾動過換肝手術 換肝後需留意排斥與感染
- 飲食 + 運動 + 新藥 擺脫代謝性脂肪肝 找回好心肝!
- 新預測模型 可算出哪些脂肪肝病人是肝癌高風險族群!
- 脂肪肝可能讓肝腫瘤 在超音波下「隱形」 增加肝癌消融治療難度!
- 愛心捐發票,幫助肝苦人
- 國內百萬人「暴飲」、飲酒年齡層下降 專家呼籲合法飲酒年齡應延至21歲
- 酒精無安全劑量、易成癮 酒癮治療復發率高 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助戒酒
- 歐洲新版肝癌診療指引發布 台灣的肝癌診療現況又是如何?
- 【愛肝新樂園】剩下一根頭髮,你要吹哪一邊?
- 青壯年也要小心大腸癌! 大腸癌公費篩檢擴大升級
- 腸胃炎是病毒感染還是吃壞肚子?
- 孩子常喊肚子痛? 幼童腹痛常見原因與處理方式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保肝列車首度前進臺東 「今年超了沒?」
- 肝基會奔赴偏鄉 為嘉義隙頂鄉親照亮健康之路
- 肝基會電訪關心B、C型肝炎病人追蹤現況 提升追蹤意願 守護肝臟健康
- 臺大吳明賢院長著書以醫弘道 何曉亮先生愛心響應購書 嘉惠醫學生傳承行俠仗醫
- 【請問好心肝】冠狀動脈疾病5問 吳造中教授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肝硬化5問 陳健弘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前列腺疾病4問 劉詩彬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頭痛4問 劉冠吟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便祕4問 洪芊慈醫師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肝癌病友陳怡君小姐 翻轉上一代諱疾忌醫觀念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肝癌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建診間服務 亟需您的愛心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