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期
出刊日:2025-04-15
返回上一層酒精無安全劑量、易成癮 酒癮治療復發率高 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助戒酒
酒精對身體的危害不容小覷,多國研究已證實酒精的疾病與經濟負擔相當龐大,不只是癌症的風險因子,更會造成身心疾病與問題行為。解決酒害,需要政府、醫療單位共同攜手合作。
諮詢/黃名琪(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部定教授)
撰稿/李宜芸

廣告、影劇等媒體將酒形塑成生活的調劑,過去甚至有小量飲酒有益身心健康的主張,但實則是健康的殺手。根據2009年發表在《刺胳針》(Lancet)的研究顯示,酒精對全球的疾病負擔很大,佔總死亡率的4%,對健康的影響僅次於菸草與高血壓;甚至酒精的危害更不只有疾病與健康,甚至對社會經濟、家庭都可能造成衝擊。
回到台灣,統計顯示,有45%成人有飲酒習慣,每年有4500人因酒精死亡,主要死亡風險因子排名第6位,前5位分別是吸菸、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空氣汙染。而酒精所造成的經濟負擔每一年超過新台幣600億元。
酒精與7種癌症高度相關
只要喝酒,就有身體、心理與行為的風險。丹麥曾經研究過終生累積飲用超過100公斤的酒精就很有可能得到肝硬化;酒精也是許多癌症與疾病的風險因子,如口腔癌、胰臟炎,甚至提高肺結核的復發與死亡率。
202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刺胳針》發表文章呼籲,酒精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歸類在第一級致癌物,並不存在「安全飲酒量」,而且「風險就從第一口酒就開始」。
2025年初,美國首席醫官(Surgeon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更發布了《酒精與癌症風險》(Alcohol and Cancer Risk)報告,文中明確指出酒精與7種癌症高度相關:口腔癌、鼻咽癌、喉癌、食道癌、女性乳癌、肝癌與大腸癌,並表示:「酒精是首要可被預防的癌症風險。」
酒精致癌4大機制
酒精為何致癌?主要與下列4種機制有關:
- 酒精(乙醇)會被身體代謝為乙醛(acetaldehyde),乙醛為一級致癌物,將以多種方式傷害DNA,提高癌症風險。
- 酒精將引發氧化壓力,傷害DNA、蛋白質與細胞,並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進而導致癌症。
- 酒精會改變多種荷爾蒙的平衡,包括雌激素,將增加乳癌的風險。
- 酒精會導致身體吸收更多致癌物,由於酒精會改變口腔與喉嚨的細胞,導致致癌物更容易被吸收。
隨著喝的酒精量越多,罹癌的風險也逐步上升。女性每天喝2單位的酒精,罹癌機率就會增加5%,罹患乳癌的機率也會增加4%;男性每天2單位的酒精也會增加3%的罹癌機率。因此,《酒精與癌症風險》積極建議在含酒的飲品上加註警語,提醒酒精與癌症的關聯。
除了酒精對身體的危害外,在心理層面,喝酒可能導致焦慮、憂鬱、失眠、精神病、認知功能下降、戒斷症狀(包括癲癇和譫妄)。若喝酒超過5~10年,多半都有嚴重的睡眠障礙。過去總認為小酌可幫助睡眠,其實研究發現,喝酒會活化腦中的GABA(gamma-aminobutyric acid,γ-胺基丁酸,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並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放鬆、想睡覺,但這個作用合併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的共同作用,也會容易破壞睡眠結構,導致多夢、淺眠、早醒、片斷。而過量的飲酒也會產生行為的問題,導致暴力、自殺、失業、社交衝突、犯罪等,台灣統計有超過7成的家庭暴力都與酒精有關。
台灣人半數為酒精不耐症
而台灣人更應該正視酒精的危害。當酒精進入人體後,會經由肝臟代謝,肝臟中的乙醇去氫酶(ADH)會將乙醇代謝為致癌物乙醛,接著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無害的乙酸。如果因基因缺損導致ALDH2功能較差,則使得乙醛的清除速度緩慢、血中乙醛濃度升高,出現臉紅、心跳加速、頭痛、頭暈、宿醉等症狀,稱為「酒精不耐症」。
根據精神科醫師陳喬琪等人的研究,台灣有45~47%的人口ALDH2功能較差。由此推論,台灣人因攝取酒精而罹癌的風險會比其他國家的人還要來得高。此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院長於2024年發表一篇研究提到,酒癮者即使戒酒了,有酒精不耐症的人神經損傷的程度仍會比喝酒不會臉紅的人嚴重。
酒精除了對身體造成危害外,酒也是容易成癮的物質。大腦中有個「酬償中樞」,可調控樂趣的感受能力,例如吃美食、聽音樂會感到快樂,是因為大腦分泌多巴胺;而負責語言、思考、衝動控制的前額葉則會抑制這個快樂的感覺,形成平衡。但如果使用成癮物質,如酒精、安非他命,會大量分泌十倍以上的多巴胺,使酬償中樞不斷活化,我們腦部的多巴胺受體會漸漸失效,前額葉衝動壓抑不下來,導致「煞車不靈、油門太過強烈」,影響腦部很多區域。當酒精成癮後,人會感受到除了喝酒外,其他都是「黑白」的,也感受不到對其他事情的快樂;此外,癮是戒不掉的,酒癮有如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難纏,會一直存在。
一句話快速篩檢是否酒精成癮
從飲酒到酒癮是一系列的階段,從節制性飲酒→低危險性飲酒→危險性飲酒→問題性飲酒→有害性飲酒→酒精成癮,而從問題性飲酒開始,就屬於酒精使用障礙症(alcohol use disorder, AUD)。
1998年WHO推出AUD的篩選工具,稱為AUDIT(alcohol use disorder identification test),用來評估酒精的使用程度,不同的分數有不同等級的介入方法,以降低任何危害。在臨床,醫師也可快速以此問句:「過去你有沒有曾經喝酒超過6個單位(男生)或4個單位(女生)以上?」來快速篩檢患者是否可能有AUD,此一問句的靈敏度與特異度相當高;甚至當家屬主動抱怨個案的飲酒問題,就代表已在家造成行為上的困擾,需要進一步轉介相關資源協助。
先處理戒斷症候群再進行戒酒治療
酒癮治療過程中,病人停止喝酒時會先出現戒斷症狀,包括焦慮、頭痛、噁心、煩躁;血壓、心律、體溫升高;方向感錯亂、幻覺等。這時會使用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類的鎮靜安眠藥物來幫助病人度過此階段。某些嚴重的病人會出現酒精戒斷譫妄(delirium tremens),若不治療死亡率可能高達20%,原因在於停酒後,大腦中的NMDA受體的興奮能力增強,影響自主神經系統,身體會處於過度亢奮,容易出現幻覺、定向感失常、自傷的情況。目前學界也積極想找到相關的生物標記來找出這群容易發生酒精戒斷譫妄的病人。
結束急性戒斷期後,接下來就正式進入戒酒治療。目前常用的戒酒藥物,第一線為納曲酮(naltrexone)、阿坎酸(acamprosate),第二線藥物為雙硫崙(disulfiram),這些藥物健保均未給付。不過全國目前共有135家酒癮治療機構,衛福部提供每人每年4萬元的酒癮治療費用補助(其中含藥費上限2萬元),減輕患者負擔。
納曲酮可以阻斷腦內啡,讓喝酒的快樂與興奮感消失,因此渴求感下降,就算喝也喝不多。阿坎酸則是從調整腦部的神經系統機轉下手,降低對酒精的渴求與對酒精的耐受度,可以增加停酒率跟停酒的時間。雙硫崙則是則是抑制酒精代謝酵素,讓乙醛堆積在體內,因此喝酒後會有明顯的不適感,讓酒癮者對酒精感到嫌惡。

酒癮治療是長期抗戰
應合併行為與心理治療
不過酒癮的治療是長期抗戰,6個月內復發率仍然有60%,但親友不必因為酒癮者戒酒失敗而過度責備,因為這就像是高血壓或氣喘一樣,復發率很高,親友與醫療團隊可與患者討論生活中出現哪些問題,進而陪伴他解決。
目前歸納出服藥後仍戒酒失敗的原因,主要仍是與酒癮者的態度有關,例如隨意吃藥甚至不吃藥、覺得吃了藥喝酒就沒有感覺了所以不吃、吃了藥還是會復發、仍然找機會去飲酒、以為自己好了就不吃藥了等等,需要鼓勵酒癮者持續朝目標前進,並與個案重新討論治療的內容與介入的方式。
而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包括行為治療與心理治療,也相當重要,不過研究結果顯示藥物與非藥物治療需要同步進行。
不過,除了個人與家庭的努力外,政府也應該正視飲酒對於健康的危害,並投入相關資源,例如過去松德院區即與司法部門合作,針對酒駕個案進一步治療,轉介心理師與社工師,研究顯示完成一年治療後,未來再違規率可以明顯降低;在醫療端則需要各科別醫師對酒癮的問題有意識並合作,例如針對酒精性肝炎的患者,肝膽腸胃科若察覺為酒癮者則可即早轉介精神科,及早介入協助戒酒。
BOX酒精單位換算
一個單位(drink)的酒精,大約等於10~12公克左右的純酒精量。
每人每天酒精限制:男性2單位、女性1單位、65歲以上1單位,超過此限制就有成癮風險。
請別錯過本期其他精彩內容…
- 【總編輯的話】減重、運動、戒酒,守護好心肝
- 嘉義市議員43歲肝癌驟逝 定期追蹤檢查 才能及早發現有效治療
- 美國女星於家中猝逝 傳曾動過換肝手術 換肝後需留意排斥與感染
- 飲食 + 運動 + 新藥 擺脫代謝性脂肪肝 找回好心肝!
- 新預測模型 可算出哪些脂肪肝病人是肝癌高風險族群!
- 脂肪肝可能讓肝腫瘤 在超音波下「隱形」 增加肝癌消融治療難度!
- B、C肝合併代謝異常 死亡風險與罹患肝癌機率大增!
- 愛心捐發票,幫助肝苦人
- 國內百萬人「暴飲」、飲酒年齡層下降 專家呼籲合法飲酒年齡應延至21歲
- 歐洲新版肝癌診療指引發布 台灣的肝癌診療現況又是如何?
- 【愛肝新樂園】剩下一根頭髮,你要吹哪一邊?
- 青壯年也要小心大腸癌! 大腸癌公費篩檢擴大升級
- 腸胃炎是病毒感染還是吃壞肚子?
- 孩子常喊肚子痛? 幼童腹痛常見原因與處理方式
- 肝爹信箱 有問必答
- 保肝列車首度前進臺東 「今年超了沒?」
- 肝基會奔赴偏鄉 為嘉義隙頂鄉親照亮健康之路
- 肝基會電訪關心B、C型肝炎病人追蹤現況 提升追蹤意願 守護肝臟健康
- 臺大吳明賢院長著書以醫弘道 何曉亮先生愛心響應購書 嘉惠醫學生傳承行俠仗醫
- 【請問好心肝】冠狀動脈疾病5問 吳造中教授 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肝硬化5問 陳健弘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前列腺疾病4問 劉詩彬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頭痛4問 劉冠吟醫師專業解答
- 【請問好心肝】便祕4問 洪芊慈醫師專業解答
- 【好心肝故事】肝癌病友陳怡君小姐 翻轉上一代諱疾忌醫觀念 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肝癌
- 好心肝門診中心擴建診間服務 亟需您的愛心襄助